和大家研讨一个问题 [转贴]
LBSALELBSALE[这个贴子最后由黄小云在 2004/12/14 04:50pm 第 1 次编辑]可口可乐:贴子主题: 和大家研讨一个问题
<内经>云: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
看了很多的医书,理解各不相同,我理解是:在自然界,君火为太阳,相火是地热,故"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那段"君火之下,阴精承之"相当于心肾相交,那么相火怎么理解?相火不足,可以见水肿,或者小便频,夜尿多等,反过来阴精指什么?
黄小云:
膀胱者,洲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悟此条可知。离中虚,坎中满。一阴生,一阳生。悟吧
可口可乐 :
嗯,谢谢版主,水气在内经中都是指水肿,咳喘.而相火的输布是通过少阳完成的,少阳厥阴相互制约,相火亢胜却是厥阴之亏了.懂此内经伤寒可通了.
易经不懂,请版主推荐从何入手?
黄小云:
可口可乐你好,就你提出的问题谈一谈余的浅见,不当之处请见谅。两少阳和两厥阴皆有相火。此四经为一小周天(此乃余之拙见)。余以为首先要了解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体用,同时对四柱预测,六爻预测,奇门遁甲,八宅风水,玄空风水等都要去理解它,最好是要会运用,比如为什么甲己合化土等等,多看一看这方面的书。再去悟八卦的排布,比如去悟古人为什么要这样排八卦等等。八卦的阴阳等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又比如为什么说“易逆数也,数往者顺,知来者逆”等等,当你知道这些之后你就有一个飞跃,你对中医医理的理解也就更深一层了。余早就说过“一个好的中医不仅要记住六气的变化,更要牢记二十四节气”所以五运六气也是学中医者必须研究的学问。
可口可乐:
下面引用由黄小云在 2004/12/11 10:50pm 发表的内容:
可口可乐你好,就你提出的问题谈一谈余的浅见,不当之处请见谅。两少阳和两厥阴皆有相火。此四经为一小周天(此乃余之拙见)。余以为首先要了解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体用,同时对四柱预测,六爻预测,奇门遁甲, ...
谢谢版主,任重道远啊,能学会其中蕴涵的理对我足够了
关于四经为一小周天,还请赐教.
黄小云 :
十二经络分布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每四经含有二气,这也可谓之常;当然要知常而达变。丹溪有脏病责腑,腑病责脏之说;子和有风从火断,燥与湿兼之论;章楠有六气阴阳之悟。由此可知四经含有二气。但是又要活看。风为六气之首,六气又可二气或三气相加而犯人;此理你可以慢慢悟得。按余所说的去悟你定有所得。为什么有太阴脾己土之湿,阳明胃戊土之燥,为什么有胃燥肠湿,肠燥胃湿之说等等。这不是都在四经小周天之中吗?还有风助火势,火大生风,虚风实风等等。所以说知常则可应变。病有五邪,治有实泻虚补及隔一隔二隔三。犯人之气有主次之分,所以治也分主次;但是阴阳定要分清。气有三阴三阳,人之六经也有三阴三阳,怎样分辨可从黄元御与刘渡舟等名家论伤寒气化中学得。太累了,就讲到这里吧。
初学者:
用气功极易打通小孩的“小周天”,感到一粒小水珠(或一条金丝,最好为金带)随呼吸,绕任督二脉循行。
可口可乐:
下面引用由黄小云在 2004/12/12 01:07am 发表的内容:
十二经络分布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每四经含有二气,这也可谓之常;当然要知常而达变。丹溪有脏病责腑,腑病责脏之说;子和有风从火断,燥与湿兼之论;章楠有六气阴阳之悟。由此可知四经含有二气。但是又要活看。 ...
太好了,太阳少阴的寒热,阳明太阴的燥湿,少阳厥阴的风火,都是相互作用的,版主创造性的用了"小周天"来阐释他们的运动,不想在此碰到同好,本来要睡觉的,睡不着上来看看,谢谢,
刘渡舟的十四讲让我研究六气的,实在是中医的真髓,现在的教材只讨论藏象,实在是孤立片面之极,比如秋困,藏象很难解释,用此,天燥,脾湿故也.黄元御的我找找仔细学习一下.
和大家研讨一个问题 [转贴]
呵呵没什么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