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大钊医案——脾肾阳虚
梅某,女,1岁半。【初诊日期】1 977年10月5日。
.【现病史】患儿反复泄泻3个月之久,半月前受凉发热,咳喘,呕吐,大便稀薄,经治疗后热退,喘平,吐止,继出现纳差。
【查体】精神委靡,面黄,体质消瘦,手足不温,时蠕动,偶见抽搐,嗜睡露睛,舌淡苔白,指纹淡青。
【诊断】惊厥(中医:慢惊风)。
【辨证】脾肾阳虚,虚风扰动。
【治法】温补脾肾,缓肝息风。
【方药】太子参、茯苓、白术、怀山药各6g,胡椒、肉桂各2g,丁香lg,白芍、钩藤各lOg,僵蚕,炮姜、炙甘草各3g,白附子、金箔各4g,用灶心土澄清水煎药。
二诊3剂药后抽搐停止,精神略振,手足仍欠温,续予上方加大枣6g,连服3 剂,病即告愈。后用健脾益气之方作巩固治疗,3年后随访,来见复发。
【按语】患儿久病,面黄神疲,纳食不佳,大便稀薄,舌淡说明脾虚日久,久<C、必及肾,脾肾阳气亏虚,阴阳俱衰,虚风内动,故见手足不温,抽搐等。治当温补脾肾,方用逐寒荡惊汤合四君子化裁治疗,方中太子参、茯苓、白术、怀山药、炙甘草健脾益肾;午;钩藤、白芍、僵蚕、白附子息风镇痉;胡椒、肉桂、炮姜、丁香温脾肾之阳;如此先后天并补,脾肾阳气得复,故抽搐自止。
[选自梅和平.梅大钊老中医治疗小儿惊风的经验简介.新中医,1992,(4):2-3] 不管是不是真的,了解一下没关系! 路过的帮顶 {:3_41:}默认的表情好少啊。楼主加油~ 我也来顶一下.. 如果我是你的话,你一定要提醒我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