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毓民医案——气营两燔
虞某,男性,17个月。【初诊日期】2000年2月10日。
【主诉】高热1周。
【现病史】患儿因高热1周入院。体温达39~40℃,纳呆少食,神萎。
【查体】于躯干部可见斑丘疹,手掌、脚底出现弥漫性红斑,眼结膜充血明显,右颈部有黄豆大小淋巴结数个,心肺无异常发现,舌质红绛,苔薄白,脉滑数。人院后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
【诊断】川崎病(中医:温毒)。
【辨证】气营两燔。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滋阴。
【方药】水牛角(先煎)15g,生地黄lOg,玄参5g,牡丹皮5g,赤芍5g,黄芩5g,牛石膏15g,僵蚕5g,生甘草3g。l周后患儿体温降至正常,纳呆少食,神萎,手足部脱皮,唇干红,面色苍白,心音低,舌质偏红,脉细数。
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扩张。
【辨证】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炙黄芪12g,党参IOg,玄参5g,北沙参lOg,山药12g,陈皮3g,石斛5g,炙甘草3g。1周后纳食增加,神萎好转。原方加丹参lOg,当归5g。治疗2周后患儿面色好转,心音正常,继用前药,2个月后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扩张消失。
【按语】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可能由于免疫失调所致。中医属“温病”范畴。病初邪人气营,以清热解毒凉血为主。病后期血热灼伤气阴,热毒内陷于心,心失血养,心气虚衰,心脉瘀滞,故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该病例用大剂量黄芪合党参补气,辅以养阴及活血化瘀药,获得满意疗效。
[选白时毓民.黄芪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2):8]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才下锅。 高手云集 果断围观 我是来刷分的,嘿嘿 只有楼主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唯一引言者。 到底是不是啊? 不错不错,楼主您辛苦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