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festcic 发表于 2009-6-19 22:06:44

小儿脾胃不好

一燥中寓濡,适应脾胃之性
脾胃之性各有其好恶,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湿恶燥,一阴一阳,一燥一湿,相反而又相成地发挥蒸化水谷,敷布津液的作用。如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困脾,为脾所恶,必须温而燥之。孙老根据脾胃这一特性,提出了治湿要诀,即“燥”以化湿,“利”以逐湿,“补”以胜湿。燥湿、利湿为脾所好,但燥可耗阴,利可损液,易于伤胃,故主张于燥利之中,寓以濡润,以适应脾胃之性。
例:张某,男,10个月。奶中夹食伤于脾胃,始则大便溏,日2次或3次,并不知节制饮食,继则便次增多,质愈稀,尿少。迭服消导药无效,历时1个月未愈。患儿形体孱弱,面色无华,精神委顿,手足欠温,纳谷不馨,强食之则略进少许,腹稍膨、按之濡”舌淡苔白,纹色淡暗。证属脾不运湿,湿多成泻。当以健脾燥湿为主,岂止消导药所能奏效哉。
例:张某,男,10个月。奶中夹食伤于脾胃,始则大便溏,日2次或3次,并不知节制饮食,继则便次增多,质愈稀,尿少。迭服消导药无效,历时1个月未愈。患儿形体孱弱,面色无华,神委顿,手足欠温,纳谷不馨,强食之则略进少许,腹稍膨、按之濡,舌淡苔白,纹色淡暗。证属脾不运湿,湿多成泻。当以健脾燥湿为主,岂止消导药所能奏效哉。
处方:米炒太子参、茯苓各6克,制半夏、炒苍术、炒白术各4. 5克,广陈皮2克,煨木香、砂仁(杵,后人)各1.5克,。煨白芍3克,怀山药1 5克(煎汤代水)。连服3剂。
二诊:药后手足转温,便次减少,由薄转稠,尿量增多,纳谷较香,脾气渐振,胃气趋和。原方再进3剂。
三诊:大便已实,腹软,精神转佳,纳食正常,停药。嘱早起、午后各进适量山药糊(鲜山药煮熟后去皮捣烂,稍加糖水拌和)1次。或煮食小红枣,每日2次,,每次食6-8枚,以补益脾胃。
【按】此案为脾虚湿甚之证候。湿已形成,当燥当利,惟补土制水、旺脾胜湿乃是治湿之根本。孙老在治湿过程中,注意燥中兼濡,利中有滋,以合乎脾胃之性。在辛温燥湿药中加白芍、怀山药,燥中兼濡,养阴保胃(白芍又有制木扶土的作用)。

cvxdo 发表于 2014-6-22 12:37:26

偶的就杯具了

iwfuj 发表于 2015-2-20 21:23:48

我是同室,你是戈;我是风和,你是丽;我是得力,你是将…

蠢华磊 发表于 2015-12-11 01:18:00

你进外企我当工人,因为那天是监考老师量多的日子---坐我前面不动了!命呀!

cbfkq 发表于 2016-9-11 05:20:14

现在终于懂了,呵呵~

fhrsq 发表于 2017-6-9 03:04:30

确实不错,顶先

gopa7574 发表于 2018-3-5 20:31:31

在撸一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儿脾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