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袂 发表于 2014-11-14 14:45:03

狼没有来,是鱼多了

  由酷浪团队孵化近一年的智能运动产品——酷浪小羽众筹上线啦!  对最早从事智能羽毛球运动研发的酷浪团队来说,这款精心雕琢,经历过2014年度深圳市南山区创业之星大赛的明星产品,如今终于开始淘宝众筹,双十一当天一度获得淘宝官方首页推荐!就像准妈妈的孩子终于呱呱坠地,幸福感难以言表。

  酷浪小羽是由一个28mm*28mm*8mm的小巧硬件和配套的app组成,对羽毛球爱好者来说,甚至不需要另外买个球拍就可以享受智能化的换代升级。通过收集分析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参数和体征参数,并在手机app上给出反馈,让你的运动更有趣!  这绝对是个福音!它能记录的运动参数,包括挥拍力度,挥拍速度,挥拍角度;能量化和识别的挥拍动作,扣球、挑球、搓球、空挥等。带它在场上,你等于拥有了一个随身的私人教练,指导你避开一些运动上误区。不同的是,它比教练更安静,更有耐心。

  据创始人阿聪讲,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是这款产品的核心。通过分析记录,你的打球数据将会保存在云端,除了你自己可以直观的查看你的运动轨迹外,系统会结合你的基本信息给出科学的锻炼方案。每当你看到羽毛球拍或者app上的提醒时,你会更有动力去完成那些之前制定的目标。  酷浪小羽采用无线蓝牙技术,打开电源按钮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整个硬件采取超低功耗系统方案,即拔即充,锂电池USB充电。根据阿聪介绍,酷浪小羽待机时间在10天以上,可以连续使用4个小时,满足正常的使用需求!  此外,酷浪小羽还具备运动成绩分享,目标提醒,运动进阶,好友PK等多个有趣又好玩的功能。

  今天您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款名为“微信电话本”的App刷屏?  昨晚甫一上线,这款产品就迅猛吸睛,今天一早便占据各大科技媒体头条,大有“忽如一夜微信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赶脚。  不过,媒体老师的解读和评点,大多还是“狼真的来了”(钛媒体),“颤抖吧运营商”(虎嗅)这样的角度,不免让我有些失望。  窃以为,说OTT服务就此冲击、颠覆,甚至是取代运营商,仍旧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尽管舆论喧嚣,但业界冷静。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曾公开表示,希望未来运营商和OTT是鱼水关系。

  OTT与运营商,合则两利,争则俱损,常小兵先生的“鱼水”之比甚是贴切:水中无鱼,死水一潭;鱼离开水,片刻丧命。  一、VoIP技术深度依赖运营商网络  采用移动数据网络来进行语音通话,正是使用已经比较成熟的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语音)技术。这一技术将本来是模拟信号的语音数字化,从而使用TCP/IP协议进行传输,依赖的是互联网通道。  繁琐的技术细节我们不赘述。说人话,就是运营商有两张网络,一个是传输通话语音的,一个是传输数字化的数据的。以前我们打电话用的是第一张网络,并通过通话时长来计费;OTT服务推出之后,走数据流量,用的是第二张网络,通过数据大小(Byte)来计费。当然,无论是多少分钟,还是多少MB,运营商都有套餐计费模式。

  所谓“免费通话”,事实上指的是不以分钟来计费。  所以一目了然,不管你用哪张网,都是运营商的网,都得给运营商交钱。  二、运营商业务:短信跌,数据涨  今天媒体对于“微信电话本”对于运营商影响的分析,都从短信开始说,我们也以短信业务为例。  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IM抢食了运营商短信业务的蛋糕,是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常用措辞。微信逐步取代短信,已经不必数据论证,消费者的日常使用体验说明了一切。  不过,微信导致短信业务减少,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是,“微信带来的数据流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短信的减少”,这是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的原话。  以最大的运营商中移动为例,2014年的前三季度,短信使用量同比下降20.2%,而移动网络数据流量同比增长98.6%。(据Q3财报)  还是看消费者体验。如果您留意一下微信所占用的空间,会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数据,动辄1、2GB,这些数据都是您通过移动网络发送和接收过的数据,这些都是对运营商的贡献。  当然您可以反驳说,数据流量的增长并非只是因为微信,这就涉及另外一个话题:运营商的“运营”思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面临转向。  三、运营商转向数据运营  先看两个数据。国内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移动,语音和短信收入分别占到整体收入的70%和9%。而根据GSMA的统计,日本的运营商中,数据流量收入占比达到70%以上。日本最领先的运营商DoCoMo,在推出4G LTE时,甚至只推出数据流量套餐,用户每月付出4935日元就可以享受无限数据流量。

  同样是发达国家的镜鉴,VoIP通话技术的先驱Skype和Viber的大规模普及,从未引发过运营商的反感,相反是一种生态的丰富,是共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坦白讲,中国的运营商正面临转型瓶颈。用户增长乏力(因为手机已经全面普及)、ARPU值走低、收入结构不合理等难题,都进一步倒逼这种转型,那就是向数据运营,也就是前面说的第二张网络的运营,转型。  一位地方运营商的高层对笔者表示,运营商的管道化已经不可避免,不如索性做好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型成为智能管道的提供者——现有网络数据的精细化运营,正是让运营商的“运营”二字名副其实。  四、鱼水之欢:微信们和中移动们牵手才有未来  即便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以腾讯为代表的OTT与运营商展开更加密切的合作,将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说,软件定义网络(SDN)已成为网络建设和部署的大趋势。引入SDN技术来构筑开放的智能网络,是运营商当下重点布局的方向。SDN,直接指向了电信业务与互联网企业的融合。  其次,运营商能力开放,致力于成为平台运营的主导者,将会允许更多的互联网公司来使用电信网络的底层能力。

  第三,4G LTE时代,需要重新审视OTT的意义。带宽的极速提升给运营商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原先对于IM类工具替代基础业务的担心已经成为共识和接受的心态,运营商自身定位更加明确,必然会选择联合OTT来争取用户。  回到常小兵先生的“鱼水”之比,运营商如水,微信如鱼。移动互联网时代,水的养分愈加丰富,鱼的品种更多,水下生态愈加丰富多彩。说鱼太多了会取代水,是痴人说梦。  在《经济学人》的一篇讲述运营商和OTT竞合关系的文章里,将OTT又称为“增值”(Value-Added)服务。“增值”二字,可以为微信们和运营商的合作,做出最好的注脚。

http://www.wdcyh.cn/phpsso_server/obqm/edp/balhj
http://www.wdcyh.cn/phpsso_server/obqm/edp/br4w
http://www.wdcyh.cn/phpsso_server/obqm/edp/9k9m
http://www.wdcyh.cn/phpsso_server/obqm/edp/sbyel
http://www.wdcyh.cn/phpsso_server/obqm/edp/m9k

lgog4694 发表于 2014-11-14 14:45:16

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看了!我愿意一辈子的看下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狼没有来,是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