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神农本草经》的贡献(1)
《神农本草经》是药理论体系的显着标志,很多人也都听说过此书,而大家的疑惑是此书的作者是谁,事实上本书并没有明确的作者,而是经过长期的补充和完善才形成的,所以并没有明确的作者!很多人都不了解这是怎样的一本书,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神农本草经》的贡献有那些!《神农本草经》传载药物资料是真实可靠的
虽然《神农本草经》成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其中传载的365种药物来自于人类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实录,因而药物及其主治功效基本是真实可靠的,绝大部分为目前仍然在应用的药物,如茯苓利小便,猪苓利水道,远志治咳逆、强志,人参补五脏、安精神,牛膝治寒湿痿痹,大黄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款冬治咳逆上气善喘,海藻治瘿气颈下核,黄连治肠澼下痢,茵陈蒿治热结黄疸,青蒿(即草蒿)治热在骨节间(骨蒸劳热),恒山(即常山)治疟疾,雷丸驱虫,水银灭疥,通草利尿,麻黄治喘,柴胡退热,凡此等等,这都是世界药物史上最早记载的特效药,充分说明其中所记载药物疗效的真实可靠。
《神农本草经》开创了药物分类之先河
《神农本草经》将传载的365味药物按其功用分为上、中、下三品,将《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药物三品分类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其分类依据主要是根据药物的性能特点和不同的应用目的:“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中(品)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有毒、无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下(品)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其笔墨不多,聊聊数语,就将365种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的分类主旨表达的明晰透彻。简言之,一是三类药物在当时组方中担当着不同角色,或为君,或为臣,或为佐使。二是根据药物“主养命”“主养性”、“主治病”之不同应用目的分类。三是依据不同类别药物“无毒”、“有毒(或)无毒”、“有毒”之毒性大小有无进行分类的。四是根据药物的功用进行分类,凡有“轻身益气,不老延年”功用者,归之于上品;凡有“遇病补虚羸”功效者,归于中品;凡有“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病”作用者,归于下品。可见,其分类依据明晰,为后世药物分类研究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