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jsskggw001 发表于 2017-1-3 11:51:22

唱着许多年未唱的歌


  有时起得更早,唱着许多年未唱的歌,内心就随着早晨的微风与鸟鸣飞扬起来。

  感觉那些早觉的人,个个像赤子一样。

  俯望着台北东区过分拥挤的楼房,我就祈愿:希望这城市多一些早觉的人呀!

  知了

  山上有一种蝉,叫声特别奇异,总是吱的一声向上拔高,沿着树木、云朵,拉高到

  难以形容的地步。然后,在长音的最后一节突然以低音“了”作结,戛然而止。倾听起

  来,活脱脱就是:

  知——了!

  知——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蝉如此清楚的叫着“知了”,终于让我知道“知了’这个词的形

  声与会意。从前,我一直以为蝉的幼虫名叫“蜘蟟”,长大蝉蜕之后就叫作“知了”了。

  蝉,是这世间多么奇特的动物,它们的幼虫长住地下达一两年的时间,经过如此漫

  长的黑暗飞上枝头,却只有短短一两星期的生命。所以庄子在《逍遥游》里才会感慨:

  “惠蛄不知春秋!”

  蝉的叫声严格说起来,声量应该属噪音一类,因为声音既大又尖,有时可以越过山

  谷,说它优美也不优美,只有单节没有变化的长音。

  但是,我们总喜欢听蝉,因为蝉声里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飞上枝头之后对这个世

  界的咏叹。如果在夏日正盛,林中听万蝉齐鸣,会使我们心中荡漾,想要学蝉一样,站

  在山巅长啸。

  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我http://www.yinxiangzhuti.net/0851ei/8a9ek5/03a0k6/617055.html们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阴用在学习,渴望利用

  这种学习来获得成功,那种漫长匐匍的追求正如知了一样;一旦我们被世人看为成功,
http://www.jem-dg.com/6eb7k2/ek12k9/hf1g4i/615857.html

  自足的在枝头欢唱,秋天已经来了。

  孟浩然有一前写蝉的诗,中间有这样几句:

  黄金然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听蝉声鸣叫时,想起这首诗,就觉得“知了”两字中有更深的含义。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边在树上高歌,一边心里坦然明了,对自己说:“知了,关

  于生命的实相,我明白了。”

  大佛的避雷针

  我带孩子到南部乡下去玩,顺道参访南台湾的寺庙,才发现台湾的大佛愈来愈多,

  而且好像在比高一样,十几层楼高的大佛到处都是。有一些很小的寺庙前面也盖了大佛,

  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荒谬之感。

  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参观一座刚落成不久的大佛,有十层楼那么高。

  孩子突然指着大佛像说:“爸爸,大佛的头上有避雷针。”

  “是吗?”我顺着孩子的手势往上看去,由于大佛太高了,竟使我的帽子落下来。

  孩子问我:“大佛的头上为什么要装避雷针呢?”

hslk4023 发表于 2017-1-12 10:02:17

佩服佩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唱着许多年未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