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增评柳选四家医案
评选静香楼医案两卷此案为尤在泾先生所著。先生名怡,字在泾,自号饲鹤山人,江苏长洲县人。邃于医学,于仲景书尤能钻研故训,独标心得。时吴下以医名者,如叶氏桂、徐氏大椿、王氏子接,均煊耀一时。先生与之联镖接轸,辉映后先,于医道中可谓能树一帜者。所著有伤寒论贯珠集、金匮心典、医学读书记,均刊行。惟此案未经授梓,其附刻于读书记后者,仅有三十余条,非全本也。此本为吾邑吴氏所钞藏,咸丰兵燹后,诒于詹文桥张氏斋头见之,假归钞录。复就其中选精粹者,得十之五,评录如左。分上下两卷。窃念近时医学荒废,其简陋剽袭,毫无心得者,无论已。间有钻研古籍,不知通变者,动辄以仲景为家法,而咎今人不能用古方,目为庸陋。其实古方今病,往往枘凿不相入,执而用之,偾事者多矣。及读先生此案,而不觉憬然有悟也。先生博极群籍,尤服膺仲景之书,所著伤寒论金匮两注,上溯仲景心传,独抒己见。读其书者,无不知先生之于仲景,不啻升其堂而入其室已。乃观此案,论病则切理餍心,源流俱沏,绝不泛引古书,用药则随证化裁,活泼泼地,从不蹈袭成方。可见食古期乎能化,裁制贵乎因时。彼徒执古书者,不且与王安石之周官,房琯之车战,其弊适相当哉。是故读他人之案,有不用古方者,或犹疑其服古未深,未能得力于仲景也。若先生则读书不可谓不多,用功不可谓不切,其沉酣于仲景之书,尤不可谓其不深,乃其论病之平易近情也如是,立方之妥帖易施也如是。是则此案不第为治病之良规,并可为读古之心法已。用书之以谛后之读此案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二月下旬江阴后学柳宝诒识。
评选静香楼医案上卷
长洲尤怡在泾著
内伤杂病门
阴亏于下,阳浮于上。服八味丸不效者,以附子走窜不能收纳耳。宜加减法。
桂都气丸
诒按:议论精细,可为用药者开一悟境。
邓评:附子既已不合,则桂亦恐碍浮阳,何不参介类以潜之。
肝阳盛,肝阴虚,吸引及肾,肾亦伤矣。益肝体,损肝用,滋养肾阴,俾水木相荣,病当自愈。
生地白芍小蓟赤芍当归血余丹皮 阿胶甘草茅根
诒按:此必因肝火而见血者,故方药如此,
邓评:论病明透。茅根似与肝阳不宜。
左关独大,下侵入尺。知肝阳亢甚,下吸肾阴,阴愈亏则阳益张矣。滋水清肝,乃正法也。
知柏八味丸加天冬龟板杞子
诒按:方中似宜再增清肝之品。
邓评:核参方案,此病当有遗精、淋浊之类。
孙评,知,柏、天冬,皆清肝之品,何必再增!
阴不足者,阳必上亢而内燔。欲阳之降,必滋其阴,徒恃清凉无益也。
生地知母甘草黑栀麦冬玄参丹皮 地骨皮
诒按:案语精粹,有名隽气。
邓评:治病求本,此之谓欤。
孙评:必阴大伤而热炽者,但清其热则阴愈伤。
肾阴不足,肝火乘之,故有筋挛骨痿,耳窍二阴气出等证。夫肝火宜泄,肾精宜闭,于一方之中,兼通补之法,庶几合理,然非旦夕所能奏功也。
生地川楝子茯苓阿胶丹皮女贞子
诒按:论病深中肯綮,方中可增白芍、牡蛎。
邓评:此属痿症,方从虎潜丸脱胎而来。
肝阴不足,肝火偏胜,伤肺则咳,自伤则胁痛;
阿胶兜铃丹参炙草归身白芍玉竹 川斛
诒按:既有胁痛见证,似当兼与通络清肝,宜加丹皮、山栀,青皮、橘络、旋覆等味。
邓评,咳由肝火,正于胁痛见出。如此看病,则.目无难题矣。
清金以制木,是亦一法。兼与通络,尤为尽善。
咯血胁痛,项下有核,脉数恶热,咽痛便溏。此肝火乘脾之证,反能食者,脾求助于食,而又不能胜之则痞耳。治在制肝益脾。
白芍茯苓川连牡蛎炙草木瓜益智 阿胶
诒按:论病明快,方中拟加丹、栀、夏枯草。
邓评:此必阴虚而抉痰湿,滋燥最难偏任,惟有主用制肝,足以取胜。选药尚称平善。或以丹、栀易川连。
孙评:咽痛有虚火上逆,益智恐嫌燥,宜扁豆、山药之类。
饮食既少,血去过多,阴气之伤,盖已甚矣。兹复忧劳惊恐,志火内动,阴气益伤,致有心烦、体痛、头疼等证。是当滋养心肝血液,以制浮动之阳者也。
生地石斛麦冬丹皮玄参知母茯苓 甘草
诒按:肝阴既亏,肝火上升,宜再加归、芍,以滋养之;羚羊,菊,栀,以清泄之。
邓评:层层推测,则病无遁情矣。
柳师加味较原方切实。若脉非弦大,惟羚羊去之。肝藏失调,侵脾则腹痛,侮肺则干咳,病从内生,非外感客邪之比。是宜内和藏气,不当外夺卫气者也。但脉弱而数,形瘦色槁,上热下寒,根本已漓,恐难全愈。
归身白芍炙草茯苓桂枝饴糖
诒按:此内补建中法,宜于腹痛,而不宜于干咳。宜加清肝保肺之味,乃为周匝。
邓评:议病确凿。方内惟桂枝不妥。参入吴萸炒桑白皮、蜜炙陈皮,较为胜着;乌梅、桔梗,亦可参用。
孙评:此方与叶氏并驾齐驱。清肝保肺,如石斛、麦冬,亦颇相宜。
形盛脉充,两尺独虚,下体麻痹,火浮气急。此根本不固,枝叶虽盛,未足恃也。
熟地山药沙苑杞子丹皮茯苓桑椹 牛膝
诒按:如此脉证,似可参用肾气法以温摄之。
邓评:能于虚实疑似之间探出真谛,胸中既能了了,笔下自无余蕴。
真阳以肾为宅,以阴为妃,肾虚阴衰,则阳无偶而荡矣。由是上炎则头耳口鼻为病,下走则膀胱二阴受伤。白春及秋,屡用滋养清利之剂,欲以养阴,而适以伤阳,不能治下,而反以戕中。内经所谓热病未已,寒病复起者是也。鄙意拟以肾气丸,直走少阴,据其窟宅而招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道也。所虑者,病深气极,药入不能制病,而反为病所用,则有增剧耳。
肾气丸
诒按:立论透切,医案中仅见之作。
邓评:要知滋清大过,每有是症。缘虚阳游行于三焦经络,非阳火亢盛、上充下斥之比。
此案洵属可法。非阅历有得者不能道只字。 反为病所用者,恐其杜、附助阳耳。病至深权,每有此弊。
孙评:议论非名大家,其孰能之。
真阳气弱,不荣于筋则阴缩,不固于里则精出,不卫于表则汗泄。此三者,每相因而见,其病在三阴之枢,非后世方法可治。古方八味丸,专服久服,当有验也。
八味丸
诒按:见识老到,议论明确,此为可法可传之作。
邓评:《金匮》桂枝龙牡汤,似与此症适合,记出以资博雅。
胃寒背冷,食入则倦,喜温恶清。以背为阳位,胃为阳土,土寒则食不运,阳伤则气不振也。治宜温养阳气。
人参桂枝益智仁厚朴炮姜茯苓 炙草白术
诒按:此温中和气,平正通达之方。
邓评:一派虚寒,温养奚疑。
中气虚寒,得冷则泻,而又火升齿衄。古人所谓胸中聚集之残火,腹内积久之沉寒也。此当温补中气,俾土厚则火自敛。
四君子汤加益智仁干姜
诒按:议病立方,均本喻氏。近时黄坤载亦有此法。
邓评:辨真假之关键处,学者最宜留意。若属夫肾者,又须
八味丸治之。干姜宜易炮姜。
类中门
类中偏左,于法为逆,犹幸病势尚轻,可以缓图取效。
原方补少通多,最为合理。惟是阳脉则缓,阴脉则急,所
以指节能屈不能伸,此亦病之关键处,刁;可忽也。经云:
肝苦急,宜食甘以缓之。于前方中增进阴药之甘润者一
二,更为完备。
人参茯苓半夏白术炙草桥红麦冬
竹沥姜汁
诒按:此六君加麦冬、竹沥,姜汁也。
邓评:左半属阴血,病机较深,故为逆。
指节屈不能伸,病在厥阴肝经,是阴脉则急之义。若治痿取
阳明,即阳脉则缓者矣。
再诊:加当归
脉虚而涩,左半手足麻痹,食不知味。此气血不能运
行周体,乃类中之渐也。
桂枝茯苓归身半夏炙草黄芪天麻
首乌
诒按:滋养疏化,虚实兼到。
邓评:此从金匮血痹例治。
内风本皆阳气之化,然非有余也,乃二气不主交合之
故。今形寒跗冷,似宜补阳为是。但景岳云:阳失阴而
离者,非补阴无以摄既散之元阳。此证有升无降,舌绛牵
掣,瘩不出声,足蹵不堪行动。当与河间肝肾气厥同例,
参用丹溪虎潜法。
熟地萸肉牛膝锁阳虎骨龟板
诒按:持论明通,立方筒当。
邓评:此少阴不至则为痔厥,下虚上实之候也。堪为妄用
附、桂,动辄谓引火归源者告。虎骨易苁蓉,较与舌绛无碍,
孙评;此等句今不得而见之矣。
再诊:地黄饮子去附子,加鹿鞭子,煎胶打丸。
邓评:方内温润益阳之品足矣,何必再加此味。
热风中络。口歪、舌蹇、咽痛。治以清滋。
羚羊角玄参钩藤甘菊甘草石菖蒲
生地 竹沥
再诊:生地阿胶麦冬知母贝母甘菊
甘草玄参
三诊:咽喉干痛。滋清不愈,宜从降导。
肾气丸淡盐汤送下
诒按:先清之,继滋之,终用引火下行之法。步伐井然,凌躐
急功者,可取法焉。
邓评:统阅三方,第一方偏于清火,第二方专重滋阴,第三
方复参温导。虽似有步伐,究未能认真病源,归于一律。
方书每以左瘫属血虚,右痪属气虚。据述频年已来,
齿疼舌赤,常有精浊。纳谷如昔,卒然右偏,肢痿舌强,
口喁语蹇,脉浮数动。此乃肝肾两虚,水不涵木,肝风暴
动,神必昏迷。河间所谓肝肾气厥,舌瘩不语,足痱无力
之证。伹肾属坎水,真阳内藏,宜温以摄纳;而肝藏相
火内寄,又宜凉以清之。温肾之方,参入凉肝,是为复方
之用。
地黄饮子去桂附加天冬阿胶
诒按:即古法而化裁之。参详脉证,斟酌尽善。
邓评;以各证推之,虽偏中于右,而精水亦自亏也。此即临
证之活泼处。
肝阳旺者,温肾不用桂、附;肾气虚者,凉肝只以天冬,斯为
斟酌尽善之法。
孙评:案语分析爽快。惟叶氏开此一解,振千古之聋赎。
寒热后,邪走手少阴之络,猝然不语,肩背牵引不舒。
宜辛以通之。
菖蒲远志甘草木通当归丹皮丹参
茯苓
诒按:方法轻灵,恰合余邪入络治法。
邓评:此症必有痰火窜闭络脉,再加钩钩、姜汁,竹沥,于痰
火一层,稍为着力。
孙评:似宜兼用万氏牛黄清心丸。
脉濡,按之则弦,右肩及手指麻木,两腿酸痒,难以名
状。此脾饮肝风,相合为病,乃类中之渐,不可不慎。
首乌天麻刺蒺藜羚羊角炙草茯苓
半夏白芍丹皮 广皮姜汁和竹沥泛丸
诒按:以二陈、姜汁、竹沥除痰饮,以丹、芍、羚、蒺,首
乌、天麻治肝风,两层俱到。就见证论,归身、牛膝、橘络,亦可
加入。
邓评:脉濡属湿,弦则为风,风与湿合,放麻木酸痒,所谓
饮者正由湿化也。羚羊宜与桂枝并用始妥,即木瓜,薏仁亦可
参入。
孙评:牛膝、橘络,既可导之下行,又能通络,心思灵通。
惟肢麻腿痒,是痰流入络,筋为痰滞,宜加桑枝、丝瓜络,通之
为要。
痿痹门
脉虚而数,两膝先软后肿,不能屈伸。此湿热乘阴气
之虚而下注,久则成鹤膝风矣。
生地牛膝茯苓木瓜丹皮薏仁山药
萸肉泽泻萆薢
诒按:正虚着邪,故补散宜并用;湿而兼热,故滋燥不可偏。
此以六味治阴虚,增入牛膝、木瓜、薏仁、茸藓以除湿热,所谓虚
实兼顾也。
邓评:此确属阴虚湿热,竟能由痹成痿。
立方殊妥善。再加广皮或生姜,则着痹之邪较克流行。
孙评:柳氏指点分明,可为读书者开一便径,于初学大有补
益也。
内风门
肢麻头运,此肝病也。便溏食减,脾亦病矣。宜节劳
养气,毋致风动为佳。
羚羊角白术刺蒺藜茯苓炙草天麻
白芍 广皮
诒按:肝脾两治,方法周到。
邓评:方论俱朗朗,无片云纤翳。惟羚羊尚恐碍脾阳,入牡
蛎较妥。
孙评;可增木瓜、牡蛎之类,既可于肝熄风,又能止溏不滞。
眩运呕恶胸满,小便短而数,口中干。水亏于下,风
动于上,饮积于中,病非一端也。
羚羊角细生地钩钩天麻茯苓广皮
半夏 竹茹
诒按:病非一端,方欲打成一片,非熟于制方之义者不能。
拟再增生牡蛎。
邓评:即阴虚挟痰饮之候。
治呕恶不用川连,殆忌以水亏饮积故耶,抑肝阳已经化
风耶。
孙评:病来三端,打成一片,是最难之事。呕恶胸满,可加川
楝子、枳实,或左金丸。
再诊:前方去生地加麦冬
邓评:麦冬较生地为胜。
三诊:人参茯苓麦冬羚羊角天麻半夏
炙草石斛广皮
肝阴不足,则火动生风;脾失健运,则液聚成痰。调
理肝脾,当渐愈也。
半夏茯苓广皮钩钩生地竹沥麻仁汁
诒按:案属通论。方中宜加用白芍,方能顾到肝经。
邓评:苟非过于阴亏者,宜将生地易首乌,钩钩易木瓜,既能
柔息肝阳,却无妨中之害;即方内之竹沥、麻仁,总不利于脾病,
想用之者,亦出于不得已耳。
再诊:和养中气。
人参陈皮生谷芽石斛茯苓木瓜,
邓评:想已胃疲食少,故其转方如此。
肝阳化风,逆行脾胃之分;胃液成痰,流走肝胆之
络。右腿麻痹,胸膈痞闷,所有来也。而风火性皆上行,
故又有火升气逆鼻衄等证。此得之饥饱劳郁,积久而成,
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治法清肝之火,健脾之气,亦非旦夕
可图也。
羚羊角广皮天麻甘草枳实半夏
茯苓 白术麦冬
诒按:持论明通,立方周匝,看似平淡无奇,实非老手不办。
亦当加入白芍。
邓评:尚无痰走肝胆见证。
此肝风挟痰上逆之证,肢冷自汗,有似阳脱,实非
脱也。目与唇口牵引,时复歌笑。治宜先却邪气,而后
养正。
羚羊角白茯苓竹茹郁金半夏甘草
钩钩 橘红
诒按:治法的当。时复歌笑,是心脏受邪之象。菖蒲、远志,
胆星、清心牛黄丸之类,均可选入。
邓评:想必舌绛脉盛,是以不顾厥汗而直任羚羊。似可参入
生脉,兼治其虚。柳师亦在应加之例。
肝届风木,性喜冲逆,其变动为振摇强直,其治法宜
柔木熄风。
细生地钩钩归身 茯苓 阿胶天麻
羚羊角山药柏予仁刺蒺藜
诒按:此方可加木瓜、白芍。
邓评:至理名言。
脾失运而痰生,肝不柔而风动,眩运食少,所由
来也。
白术天麻首乌广皮半夏羚羊角
茯苓钩钩
诒按:案语简炼,方亦纯净。
邓评:此等方案,既松灵,又周匝。学到如此,庶几目无
难题。
四肢禀气于脾胃,脾胃虚衰,无气以禀,则为振颤。
土虚木必摇,故头运也。
归芍六君子汤加黄芪天麻
诒按:案语说理朴实,立方以扶正为主。似宜再加熄风之
品。其所加之黄芪,恐非肝风升动者所宜。
邓评:此培土以御木法。
柳评尤属精细。
木旺乘土,土气不宣,痰涎郁聚,传走经络,故头旋脚
弱,有似虚象,实则未可徒补也。
首乌橘红茯苓薏仁木瓜钩藤刺蒺藜
半夏炙草
诒按:首乌似嫌其涩,不如用生于术为妥。拟再加牛膝、竹
沥、姜汁。
邓评:势将延为类中。
原方已平妥,加减更切实。
神志门
骤尔触惊,神出于舍,舍空痰入,神不得归,是以有恍
惚昏乱等证。治当逐痰以安神藏。
半夏胆星钩藤竹茹茯神橘红黑栀
枳实
诒按:叙病如话如画。此等方案,非有切实功夫者不能。所
谓成如容易却艰辛也。
邓评:论正方切。
惊悸易泄,腰疼足软,有似虚象,而实因痰火。盖脉
不弱数,形不枯瘁,未可遽与补也。
半夏炙草秫米橘红茯苓竹茹远志
石菖蒲
诒按,此秫夏合温胆加味也。认证既确,立方自然入彀。
邓评:易当作遗。
牡蛎、白芍,尚宜加入。
抽搦厥逆,合目则发。此肝胆痰热,得之惊恐,病名
痫厥。
半夏橘红竹茹胆星炙草石菖蒲
枳实茯苓
诒按:痰火之邪,因惊恐而直犯肝胆,故见证如此。卧则阳
气入于阴,合目则发,是阳气扰动阴脏,致痰火猝发而病作也。方
中拟加羚羊角、黄连。
邓评:柳评加羚单、黄连,与否,总须以舌苔脉象为凭。
骤惊恐惧,手足逆冷,少腹气冲即厥,阳缩汗出。下
元素亏,收摄失司。宜乎助阳以镇纳。第消渴心悸,忽然
腹中空洞。此风消肝厥见象,非桂附刚剂所宜。
炒黑杞子舶茴香当归紫石英细辛桂枝
诒按:风消肝厥之证,当于温养中佐以滋阴。方中细辛一
味,不识何意。愚意再加牛膝、白芍、牡蛎。
邓评:既属风消肝厥,用药仍嫌温燥,与案语不甚和洽。
柳注加味极妥。
孙评:细辛,或细生地之误。
肝火挟痰上逆,为厥颠疾。
半夏钩藤茯苓枳实广皮竹茹郁金
羚羊角
诒按:方极清稳。
痰饮门
肺饮
紫苑半夏桑皮白前杏仁
诒按:饮邪在肺,不及于胃,故专用肺药。
邓评:以此与后案较量,有轻重浅深之不同。
饮邪射肺为咳
半夏杏仁干姜北五味白芍炙草
茯苓桂枝
诒按:此治饮正法也。
秋冬咳嗽,春暖启安,是肾气收纳失司,阳不潜藏,致
水液变化痰沫,随气射肺扰喉,喘咳不能卧息,入夜更重,
清晨稍安。盖痰饮乃水寒阴浊之邪,夜为阴时,阳不用
事,故重也。仲景云:饮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饮门,短
气倚息一条,分外饮治脾,内饮治肾,二脏阴阳含蓄,自然
潜藏固摄。当以肾气丸方,减牛膝、肉桂,加骨脂以敛精
气。若以他药发越阳气,恐有暴厥之虑矣。
肾气丸减牛膝肉桂加补骨脂
诒按:此案推阐病原,极其精凿。
往昔壮年,久寓闽粤,南方阳气易泄。中年以来,内
聚痰饮,交冬背冷喘嗽,必吐痰沫,胸脘始爽。年逾六旬,
恶寒喜暖,阳分之虚,亦所应尔。不宜搜逐攻劫,当养少
阴肾脏。仿前辈水液化痰阻气,以致喘嗽之例。
肾气丸减牛膝肉桂加北五味沉香
诒按:议论明确,立方亦极精当。
邓评:牛膝本能纳降肾气,今反减去者,想为肾气失固,嫌
其有滑泄之力耳。
孙评:喘不得卧,徐批叶案,桂、膝二味是最要之药,细按亦
是有理。此二案均去之未用,想因痰沫甚多,恐温摄则痰束于内,
而喘反甚也。后遗精门有喘而危坐者加桂、膝,可知也。凡读书
总须彼此对勘,方有进境,若徒恃高唱遥吟无益也。
久遗下虚,秋冬咳甚,气冲于夜,上逆不能安卧,形寒
足冷,显然水泛而为痰沫。当从内饮门治,若用肺药则
谬矣。
桂枝茯苓五味炙草白芍干姜
诒按:古人云:内饮治肾。据此证情,似可兼服肾气丸,以
摄下元。
邓评:拟加菟丝子、牡蛎、丹皮。
肝风与痰饮相搏,内壅脏腑,外闭窍隧,以致不寐不
饥,肢体麻痹。迄今经年,脉弱色悴,不攻则病不除,攻之
则正益虚,最为棘手。
钩藤菖蒲刺蒺藜远志竹沥郁金
胆星天竺黄另指迷茯苓丸临卧服
诒按:病属难治,而立方却周匝平稳,非学有本原者,不能
办此。
邓评,白术、茯苓、牡蛎等味,似宜参入用之。
孙评:茯苓、半夏,是宜于入汤剂之中。
肝阳因劳而化风,脾阴因滞而生痰,风痰相搏,上攻
旁溢,是以昏运体痛等证见也。兹口腻不食,右关微滑,
当先和养胃气,蠲除痰饮。俟胃健能食,然后培养阴气,
未为晚也。
半夏秫米麦冬橘红茯苓
诒按:审察病机,以为立方步伐,临证者宜取法焉。
邓评:至理名言。
再增姜汁、竹茹,菊花,菖蒲根,似更美备。
咳喘门
风热不解,袭人肺中,为咳为喘,日哺发热,食少体
倦,渐成虚损,颇难调治。勉拟钱氏阿胶散,冀其肺宁喘
乎,方可再商他治。
阿胶茯苓马兜铃薏米杏仁炙草
糯米芡实
孙评,虚中夹实,须看其虚实兼顾之妙。
邓评:用芡实者,想有遗精故也。
再诊:青蒿丹皮鳖甲茯苓石斛甘草
归身广皮白芍
诒按:此正虚而兼感外邪之证,乃内伤挟外感病也。
邓评:前方专治咳喘,此方偏理晡热,亦足见其掣肘矣。
久嗽脉不数,口不干,未必即成损证。此为肺饮,郁
伏不达故也。
厚朴煨姜桑皮杏仁广皮甘草半夏
诒按:此属饮寒伤肺,乃内因之实证也。
邓评:聚饮之源,因寒因湿,鼓立方轻灵可喜,非老手不办
之作。柳师所谓食古能化者,此之谓也。
体虚邪滞,肺络不清,脉泫而细,幸不数耳。
沙参桑叶杏仁茯苓马兜铃贝母
甘草秔米
诒按:案语得看病之窍,最宜留意。
邓评:养肺不留邪,疏风不碍虚,用补肺阿胶法而剪裁
之也。
肺阴不足,肺热有余,咳则涕出,肌体恶风。此热从
窍泄,而气不外护也。他脏虽有病,宜先治肺。
阿胶贝母沙参马兜铃杏仁茯苓
炙草糯米
诒按:此等证,虚实错杂。若粗工为之,或与疏散,或与补
涩,均足致损。
邓评:热从窍泄,故咳则涕出,气不外护,放肌体恶风。如此
直断无疑,洵有卓识。
肺病以中气健旺,能食便坚为佳。兹喘咳已久,而大
便易溏,能食难运,殊非所宜。诊得脉象与前无异,但能
节饮食,慎寒暖,犹可无虞。
沙参贝母炙草杏仁苡仁橘红枇杷叶
邓评:肺病本宜清润,而脾则恶之。至此脾土已弱,故云殊
非所宜。
孙评,开口如开门见山,有一目了然之妙。
又丸方:六味丸加五味子肉桂
诒按:不刊之论,读者最宜记好。
邓评:此二方看似平常,却已不易办到。
咳嗽,食后则减。此中气虚馁所致。治宜培中下
气法。
人参半夏秫米南枣麦冬炙草枇杷叶
诒按:此证不甚多见,学者须记之。
邓评:此审病之关键处,盖有不易之理也。方即麦门冬汤加
枇杷叶。
久嗽便溏,脉虚而数。脾肺俱病,培补中气为要。恐
后泄不食,则瘦削日增也。
人参自芍扁豆薏仁广皮茯苓炙草
山药蜜炙炮姜炭
冶按:此亦脾肺两治之法,较前数方为切实,亦以此证中气
虚寒,无咽干溺涩等虚热亢炎之证,故用药稍可着力耳。然欲求
效难矣。
邓评:柳师评语精确。
阴虚于下,阳浮于上。咳呛火升,甚于暮夜。治肺无
益,法当补肾。
熟地杞子天冬白芍茯苓山药丹皮
龟板
诒按:此方即胡桃、五味,均可加入。
邓评:审病既确,方亦当效。
所加胡桃、五味,恐于火升有碍,似不如沉香、蛤壳。
干咳无痰,是肝气冲肺,非肺本病。仍宜治肝,兼滋
肺气可也。
黄连白芍乌梅甘草归身牡蛎茯苓
诒按:方中少润肺之品。拟加北沙参、桑白皮。再肝之犯肺,
必挟木火,栀丹亦应用之药也。
邓评:原方已属切实,柳师加味尤觉尽善。
孙评:木火刑金。咳而无痰为干咳,须究其因而治之。如郁
火有用加味逍遥散者。
风伤于上,湿伤于下,上为咳嗽痰多,下为跗肿酸痛。
宜先治上,而后治下。
薄荷杏仁桔梗旋覆花甘草象贝
连翘前胡
诒按:肺主一身之治节,故以治肺为先。
邓评:此属脾肺同病,何不参用桑白皮、薏仁、苓、橘等味为
双关。
咳甚于夜间,肌热于午后,此阴亏也。浊痰咳唾,
鼻流清涕,是肺热也。病本如是,奏功刁二易。拟甘咸润
燥法。
阿胶燕窝沙参海浮石瓜蒌霜川贝
杏仁甘草
诒按:此证痰必干粘,故用药如是。
邓评:制剂乎稳,惜少清阴之品。
内热与外热相合,肺胃受之,则咳而不能食,头胀肌
热心烦。宜清上中二焦。
竹叶芦根花粉杏仁贝母知母桔梗
橘红
诒按:此外感温燥之咳,故专用清泄。
邓评:病属肺胃风热,方极轻灵中窍。
脉细数促,是肝肾精血内耗,咳嗽必吐呕清涎浊沫。
此冲脉气逆,自下及上,气不收纳,喘而汗出,根本先拨,
药难奏功。医若见血为热,见嗽治肺,是速其凶矣。
人参(秋石制)熟地五味子紫衣胡桃
诒按:此难治之证,在咳嗽门中,亦别是一种也。
邓评:切要之言。此下虚上实之候,斯时喘汗为急,急者先
治,故立方如是。若待其脱象已定,仍需兼平痰火。
孙评:坎炁、紫石英,亦宜增入。惟叶氏开此法门,或可
挽回。
脉虚数,颧红声低,咳甚吐食,晡时热升,多烦躁。此
肝肾阴亏,阳浮于上,精液变化痰沫。病已三年,是为内
损,非消痰治嗽可愈。固摄下焦,必须绝欲。以饮食如
故,经年可望其愈。
都气丸加女贞子枸杞子天冬
诒按:用药颇为切实。
邓评:虚劳重症迭见,胡所恃而不恐也,犹谓经年可望其
愈,惟所恃者,在乎饮食如故。盖人以胃气为本也。风消息贲,
想亦未见。
脉微小,形寒,久嗽失音。是气馁阳损,议固胃阳,取
甘温之属。
蜜炙生姜炙草白芍黄芪大枣
诒按:此亦虚咳中另一法门。
邓评:此必有寒饮内闭,故以蜜炙生姜为主药。
咽痛声哑,有肺损肺闭之分。所谓金破不鸣,金实亦
不鸣也。此证从外感风热而来,当作闭治,温补非宜。所
虑者,邪不外达而内并耳。
阿胶杏仁桔梗贝母牛蒡玄参甘草
秔米马兜铃
诒按:此钱氏补肺之类,乃虚实兼治之法。
邓评:此乃暴病,属肺闭,故润肺散邪以清全,金虚则鸣矣,
与虚劳见是证者不得混看。
孙评:果以风热内闭,宜麻杏甘石汤以清疏之。
用复脉甘润法。呛止音出,得益水濡润之力也。无
如胃弱便溏,此药不宜再用。仿金匮麦门冬汤义,取养土
之阴,以生肺金。
麦门冬汤
诒按:此用药转换法也。
邓评:此系虚劳失音,但已胃弱便溏,虽见效亦云难矣。
孙评:叶氏用复脉每去麻仁者因此。
久咳,便溏腹满。脾肺同病,已属难治。况脉数口干
潮热,肝肾之阴,亦不足耶。
白芍薏仁茯苓莲肉炙草广皮扁豆
诒按:病重药轻,恐难奏效。且于肝肾,亦未顾到。拟加用
水泛六味丸一两,绢包入煎。
邓评:病既危矣,方亦聊尽人事。
煎丸并进,此法极妙。
孙评:心灵活泼。
时邪便溏,邪得下行,即是去路。本病便溏,则中气先伤。人
以胃气为本,本不固,治岂易易哉。
咳而吐沫,食少恶心,动作多喘,中气伤矣。非清肺
治咳所能愈也。
人参半夏麦冬炙草茯苓秔米大枣
诒按: 此胃虚咳嗽也。方宗金匮大半夏、麦门冬两汤之意。
邓评:方法合度,倘能兼纳冲气,似较周匝。纳冲气如沉
香、蛤壳、紫石英等。
咳而衄。阴不足,火内动也。恶心不食,宜先治胃。
竹茹秔米广皮石斛贝母杏仁
治按:既有火动而衄见证,宜兼清降。
邓评:拟增桑白皮、地骨皮、芦根,以清降肺胃。
孙评:当增入侧柏叶、茅花之类。
浮肿咳喘,颈项强大,饮不得下,溺不得出,此肺病
也。不下行而反上逆,治节之权废矣。虽有良剂,恐难
奏效。
葶苈大枣泻肺汤
诒按:此痰气壅阻之证,故重用泻肺之剂。
邓评:拟参风水治法。
脉寸关大而尺小,口干,上气不下,足冷不温。此阳
气不潜。当用阴中阳药治之。
六味丸加牛膝车前五味肉桂
诒按:此兼肾气、都气两方之意。
邓评:阳既失潜,参以介类潜阳可也。须脉大而豁然者,桂、
味始合。
孙评:足冷膝冷,是虚阳上越不潜之象,宜以补中佐引阳归
原之法,如此方是也,宜切记之。
脉数减,咳亦缓。但浮气不得全归根本。宜补益下
焦,以为吸受之地。
六味丸加五味子菟丝子
又丸方:六味丸加五味子杜仲芡实莲须
菟丝子杞子蜜丸每服五钱
诒按:议论稳实,方亦妥贴。
邓评:上病下取,治病必求其本也。
看此方当有腰酸精浊之证。
‘《喘足冷至膝,唇口干,鼻塞,脉虚小。下气上逆,病
在根本。勿以结痰在项,而漫用清克也。
肾气丸三钱,盐花汤送下。
诒按:识见老当。
邓评:口干鼻塞,不免兼有外感。今用肾气丸,直任无疑者,
以脉之虚小故也,急则先治耳。
久咳喘不得卧,颧赤足冷,胸满上气,饥不能食。此
肺实于上,肾虚于下,脾困于中之候也。然而实不可攻,
姑治其虚,中不可燥,姑温其下。且肾为胃关,火为土母,
或有小补,未可知也。
金匮肾气丸
诒按:拟再用旋覆代赭汤送下,则上中两层,亦可关会矣。
邓评:肾气丸内有温中逐饮之义,再合旋赭汤光能上下同
治,虚实兼到。
孙评:议论岂浮泛者能道。
两寸浮大,关尺沉小,气上而不下,喘咳多痰。肝肾
之气,上冲于肺。宜以肾气丸,补而下之。
肾气丸
诒按:此治本之法。
邓评:病象毕露于脉,谁谓脉不足凭乎。
下虚上实,当治其下,勿清其上;真气归元,痰热自
降。宜以十味肾气丸主之。
十味肾气丸
诒按:识见卓老。
邓评:苟其虚偏于阴分者,此法尚非所宜。
失血门
络热血溢,寸气所触,非阴虚火浮之比。慎勿以滋腻
治也。
荆芥 丹皮 茺蔚子丹参郁金藕汁
细生地小蓟炭
诒按:勘证用药,老眼无花。
邓评:疏邪清热导瘀,方极轻灵中窍。若以滋腻补剂,必致
瘀热留灼成劳。
吐血得劳与怒即发,脉小数微呛。病在肝心,得之思
虑劳心,宜早图之,勿使延及肺家则吉。
阿胶丹皮牛膝丹参小蓟炭三七
藕汁童便
诒按:此治吐血之正法。能止血而无流瘀之弊,最为稳当。
孙评:吐血不咳,尚可除根。若咳虽止,必发,是要言也。
再诊:前方去丹参三七藕汁童便加生地
白芍茺蔚子
又丸方:六味丸加阿胶五味子小蓟炭莲须
水泛丸
邓评:导瘀为先着,养阴以善后。统阅三诊,步伐井然。
失血咳逆,心下痞满,暮则发厥,血色黯,大便黑,肝
脉独大。此有瘀血,积留不去。勿治其气,宜和其血。
制大黄白芍桃仁甘草当归丹皮降香
诒按:此专治瘀积之法。
邓评:此瘀积被木火冲动,导瘀随以泻火,选药绝不浮泛。
拟再加阿胶以补肺,旋覆以降逆,且能化瘀和络。
孙评;可加苏子、藕汁。
病后失血,色紫黑不鲜。此系病前所蓄,胸中尚满,
知瘀犹未尽也。正气虽虚,未可骤补,宜顺而下之。
小蓟炭赤芍生地犀角郁金丹皮
茺蔚子童便
诒按:此必尚有郁热见证,故方中用犀角。既有留瘀未尽,
可加醋炙大黄炭。
邓评:想必有舌绛脉数,心胸烦热之证,故方中可用犀角。
柳师加味,亍导瘀亦着力。
凡有瘀血之人,其阴已伤,其气必逆,兹吐血紫黑无
多,而胸中满闷,瘀犹未尽也。而舌绛无苔,此阴之亏也。
呕吐不已,则气之逆也。且头重足冷,有下虚上脱之虑。
恶寒谵语,为阳弱气馁之征。此证补之不投,攻之不可,
殊属棘手。
人参茯苓三七吴萸乌梅牡蛎川连
郁金
诒按:论病则层层俱透,用药亦步步着实,此为高手。
孙评:血色紫黑,是瘀之实据。此症得元因怒伤肝乎,或抉
风热内动乎,而又阴亏气馁,攻补仍属棘手。斯方之制,已非平庸
手笔。
失血后,气从下逆上,足冷头热,病在下焦,真气
不纳。
六味丸加五味牛膝牡蛎
诒按:方亦妥当。若再进一层,可用金匮肾气法,以导火
下行。
邓评:勿拘拘乎降气之例,非识见深远者不能。
血去过多,气必上逆,肺被其冲,故作咳嗽。此非肺
自病也。观其冲气甚则咳甚,冲气缓则咳缓,可以知矣。
拟摄降法,先治冲气。
金匮肾气丸去肉桂加牡蛎
诒按:认证独的,法亦老当。
邓评:摄降冲气,附不如桂,今反用附去桂音何耶?
孙评:附子似亦可去。惟镇摄之味如磁石、五味、白芍之类,
当宜加重。
脉寸静尺动,屡经失血,觉气从下焦上冲则呛,劳动
则气促不舒。此病不在肺而在肾。治嗽无益,宜滋肾阴。
熟地天麻牡蛎茯苓杞子萸肉五味子
诒按:病与上条相同。方中用天麻,不知何意?
邓评:上案挟饮邪,此案重阴虚。
方内天麻,疑是天冬之误。
心脉独大,口干易汗,善怒血逆。此心阴不足,心阳
独亢。宜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加茅根甘草山栀
诒按:方案均精简熨帖。
邓评:此肝阳未尝不亢。盖肝阳过升,脉乃上溢,溢则并火
于心脉矣。茅根宜易丹皮。
痰中有血点散漫,此心病也。口干心热,当是伤暑,
因暑喜归心故耳。
生地茯神扁豆甘草丹皮竹茹麦冬
藕汁
诒按:方法清灵可喜。
邓评:血点散漫,为心经之血。生地应是鲜生地。
葛可久论吐血治法,每于血止瘀消之后,用独参汤以
益心定志。兹以阴药参之,虑其上升而助肺热也。
人参沙参生地阿胶牛膝夫苓
诒按:此失血后服人参,一定之法。
邓评:参以阴药,较独参汤更胜一筹。
劳伤失血,心下痛闷,不当作阴虚证治。但脉数咳嗽
潮热,恐其渐入阴损一途耳。
生地桃仁楂炭郁金赤芍制大黄
甘草丹皮
治按:此证如早服补涩,则留瘀化热,最易致损。须看其虚
实兼到,绝不犯手。
邓评:此方以导瘀热为主。是二虚一实,先治其实之旨。
孙评:认定痛闷着笔。
点清血症致损之由,使人豁然开朗。如此评论,有益于人
不少。
闭不足而阳有余,肝善逆而肺多郁。脉数气喘咳逆,
见血胁痛。治宜滋降,更宜静养;不尔,恐其血逆不已也。
小生地荆芥炭白芍童便郁金藕汁
小蓟炭
诒按:此亦气火上逆之证。可加牛膝、丹皮。
邓评:此风热挟木火,郁逆子肺络,故方法务取轻灵。
离经之血未净,而郁于内,寒热之邪交煽,而乱其气,
是以瞠满呕泄,寒热口燥。治当乎其乱气,导其积血,元
气虽虚,未可骤补也。
丹皮楂炭泽兰赤芍郁金丹参牛膝
小蓟
诒按:此证挟外感之邪,可加荆芥炭、黑棺豆衣。
邓评:此失血中偶有之症,故绝少成法可遵。窃思失血之
后,中气必虚,木火必亢。就此见证,不但有寒热交煽之邪,抑且
有土木相仇之意,戊己丸法亦可参用。至柳师所加,固未尝不善
也,方中牛膝可去之。
孙评:荆芥炒炭,既祛外风,又导瘀血,最有巧思。
久咳见血,音喑咽痛,乍有寒热。此风寒久伏,伤肺
成劳。拟钱氏补肺法,声出则佳。
阿胶杏仁马兜铃牛蒡薏仁贝母糯米
邓评:钱氏补肺法内用甜杏仁。此系风寒久伏,当以苦杏为
准。若进步求治,可仿葛氏保和汤例。
又膏方:阿胶贝母甘草 橘红杏仁苏子
米糖白蜜姜汁 紫苑木通梨汁
桔梗牛膝萝卜汁茯苓
诒按:此正虚邪实之证,用药能两面兼顾,尚称稳适。
邓评;轻灵合度,殆即保和汤而变通之耶。
虚损门
虚损至食减形瘦,当以后天脾胃为要。异功散五六
服,颇得加谷。今春半地气上升,肝木用事,热升心悸,汗
出复咳,咳甚见血,肝阳上炽,络血遂沸。昨进和阳养阴
之剂,得木火稍乎,仍以前方加白芍,制朋:安土。
生地白芍麦冬阿胶女贞子甘草
诒按:方亦稳合。可加牡蛎、丹皮。
邓评:随机应变,医之能事也。今阳火内动,故须阴静之药
以制之,勿汲汲乎培土可也。
孙评:柳氏加味,亦是和阳养阴。
罗氏论虚劳之证,多因邪伏血郁而得,不独阴亏一端
也。临晚寒热,时减时增,其为阳陷入阴可知。滋肾生
旰,最为合法,略加损益,不必更张也。
熟地白芍茯苓丹皮山药柴胡炙草
鳖甲
诒按:于养阴中,加柴胡以达邪,佐鳖甲以搜阴。虚实兼到,
极为灵巧。然既云邪伏血郁,似宜加当归。
邓评:凡由寒热成劳者,惟罗氏立法为最善。今观此方,便
觉更胜一筹,所谓在于临时权衡耳。所云血郁宜加当归,以其能
活血疏邪。
孙评:邪伏血郁,浅学者每蛮补不已,致邪愈伏则阴愈伤,
血愈郁则火益炽,虚劳死症成而至不可挽矣。实则仲景大黄庶虫
丸、薯蓣丸、鳖甲煎丸三方,早示法则矣。
邪伏血郁,用当归之辛润者以透之,最切最妙之法也。柳氏
于按语中申明之,省许摹拟矣。
熟地改用生地极佳。
再诊:热渐减,头中时痛,脉数不退,喉中痰滞不清。
青蒿丹皮熟地鳖甲炙草牛膝茯苓
小麦
诒按:似当兼清痰滞。两方中熟地,不如改用生地为稳。
邓评:此症肝阳已旺,头中时痛,想系柴胡太升,鼓即改用
青蒿,且痰滞不清,有欲咳之状矣。
三诊:体虽不热,脉仍细数,宜养阴气。
六味丸去萸肉泽泻加白芍牛膝青蒿鳖甲
邓评:前之阳升,仍由阴虚,既体不发热,宜减去蒿、鳖,即
有余邪,丹皮足以清之,或再加当归以疏托。
面黧形瘦,脉虚而数,咳嗽气促,腰膝无力,大便时
溏。此先后天俱虚,虑其延成虚损。清润治肺之品,能戕
中气,勿更投也。
紫河车熟地山药萸肉五味子丹皮
茯苓 杜仲泽泻牛膝加蜜丸每服五钱
诒按:案语浮治虚要旨,方亦精当。
邓评:审见证,先天受伤为重,鼓用药以培补先天为要。
孙评:今人凡遇咳嗽,不察虚实,率用清润肃肺,不知能戕
中气,反速其死。今指明其弊,有功不少。
络脉空隙,气必游行作痛,最虑春末夏初,地中阳气
上升,血随气溢,趁此绸缪,当填精益髓。盖阴虚咳嗽,是
他脏累及于肺,若治以清凉,不独病不去而胃伤食减,立
成虚损,难为力矣。
熟地金樱子膏鹿角霜五味子 湘莲子
萸肉山药 茯苓 海参(漂净熬膏)右为细
末即以二膏捣丸
诒按:此必有遗精、腰酸等证,故用药亦不重在咳嗽也。
邓评:看方药知有遗精之证,然与咳嗽合推,大都挟肝阳化
火,上升下降所致; 游行作痛,亦由乎此。方内鹿角霜恐有所碍,
拟再加丹皮、白芍、牡蛎、旋覆花。
孙评:柳氏如是指明,省学者摹拟。
汗病门
汗出偏沮,脉来不柔,时自歇止。知肝阳有余,而胃
阴不足,于是稠痰浊火,扰动于中,壅滞于外。目前虽尚
安和,然古人治未病,不治己病。知者见微知著,须加意
调摄为当。
人参川石斛麦冬南枣制半夏丹皮
茯苓炙草 小麦
诒按:此想系左半有汗,右半无汗之证。细绎案语,是防其
将患偏痱之意。
邓评:此即《金匮》麦门冬汤法,盖用古能化,加减悉当。
孙评:柳氏如此指点,是,真有书本功夫者。
心阴不足,心阳易动,则汗多善惊;肾阴不足,肾气
不固,则无梦而泄。以汗为心液,而精藏于肾故也。
生地茯神甘草麦冬川连柏子仁元参
小麦大枣
诒按:案语心肾并重,方药似专重于心。再加五味子、牡蛎、
沙苑等摄肾之品,则周匝矣。
邓评:洞达病情,了无疑义。
原方已属乎妥,再加敛摄之品,尤为切实。
诸郁门
中年脘闷,多暧多咳,此气郁不解也。纳谷已减,未
可破泄耗气,宜从胸痹例,微通上焦之阳。
薤白瓜蒌半夏桂枝茯苓姜汁
诒按:方法轻灵。
邓评:病由痰气交阻,肺胃不主通降,拟加枇杷叶、竹茹、旋
覆花。
郁气凝聚喉间,吞不下,吐不出,梅核气之渐也。
半夏 厚朴茯苓苏梗旋覆花橘红
枇杷叶姜汁
诒按:此于《金匮》成方中,加旋覆,杷叶,最有巧思。
邓评:此系郁气凝痰互阻其间,用《金匮》四七汤,本千古不
易之理。加味却亦灵稳。如用噙化丸,更属相宜。
寒热无期,中脘少腹遽痛,此肝脏之郁也,郁极则发
为寒热;头不痛,非外感也。以加味逍遥散主之。
加味逍遥散
诒按。此木郁达之之法。
邓评,此亦治肝郁祖方。认证既确,投剂必效。
病从少阳,郁入厥阴,复从厥阴,逆攻阳明,寒热往
来,色青,颠顶及少腹痛,此其候也。泄厥阴之实,顾阳明
之虚,此其治也。
人参柴胡川连陈皮半夏黄芩吴萸
茯苓甘草
诒按:此从左金、道遥化裁而出。若再合金铃子散,似更
周到。
邓评:推论病源,思路曲折,立方亦有精义。以小柴胡去姜
枣治少阳,左金泄厥阴,二陈和阳明,其用果在斯乎。
孙评:细考案方之意,当有恶心呕吐之症。
此血郁也,得之情志,其来有渐,其去亦不易也。
旋覆花薤白郁金桃仁代赭石红花
诒按:此必团血郁,而络气不通,有胸膈板痛等见证,故立
方如此。
邓评:想系胸痹噎膈之类,法取降逆祛痰导瘀。
呕哕门
胃虚气热,干呕不便。
橘皮竹茹汤加芦根秔米
邓评:方用参、粳补胃虚,芦、茹清胃热,姜、橘开痰气,既轻
灵,复切实。
再诊:呕止热退。
石斛茯苓半夏广皮麦冬秔米芦根
枇杷叶
邓评:转方合度。
三诊:大便不通。
生首乌玄明粉枳壳
邓评:急则治标之法。
四诊:大便通,脉和。惟宜滋养。
石斛归身秦艽白芍丹皮炙草茯苓
广皮
诒按:迭用四方,运意灵巧,自能与病机宛转相赴。
邓评:至此大势去矣,故惟和养为宜。而用石斛、秦艽,丹皮
者,肠中之燥热殆未尽清耶。
下既不通,势必上逆而为呕,所谓幽门之气,上冲吸
门是也,治法自当疗下。但脉小目陷,中气大伤,宜先安
中止呕。呕定再商。
人参 茯苓刺蒺藜竹茹半夏广皮
芦根石斛
诒按:似当兼通幽门,乃能止呕,拟加生枳实。
邓评:凡中虚呕吐者,慎勿因便秘而峻导,导则徒伤胃气也,
放谓宜失安中,诚阅历有得之言。
痛呕之余,脉当和缓,而反搏大,头运欲呕,胸满不
食,神倦欲卧,虑其土啧木张,渐致痉厥。法当安胃清肝,
亦古人先事预防之意。
半夏 茯苓 广皮白风米钩藤竹茹
枇把叶鲜佛手
诒按:议论极是,但恐药力不足以济之,然亏却清稳。所谓
清肝者,只不过钩藤、竹茹而已,拟再加木瓜、白芍,较似有力。
邓评:既恐土啧,而立方不以补中,只云安胃清肝者,为脉
反搏大故也。片语只字,具见斟酌。
病从肝起,继乃及胃,兹又及于肺矣,然当以胃气为
要。久病之体,必得安谷不呕,始可图功。
石斛芦根茯苓麦冬广皮木瓜枇杷叶
秔米
诒按:叙病简要清沏,非绩学者不能。方亦中窾。
邓评:论病得纲领,立方有权街。
胃有火邪,故呕而不食;胆有热邪,故合目自汗。
橘皮竹茹汤加石斛
诒按:山栀必不可少,以其专清胆热故也;川连亦在应用
之列。
邓评:此肝胆之火并攻于胃也,方药却清泄太少,诚宜如柳
师加栀、连之例。
孙评:用药当从黄连温胆汤加味。
再诊:前方去石斛加木瓜
嘈杂得食则已。此痰火内动,心胃阴气不足。
生地山栀半夏麦冬茯苓丹皮竹茹
炙草
诒按:阴虚而抉痰者,用药最难恰好。方中可加石斛、广皮。
邓评:病属胃虚痰火,用药却中肯綮。
痰气阻逆咽嗌,时自呕恶。此证利在清降,失治则成
噎膈。
半夏枇杷叶旋覆花竹茹茯苓麦冬
橘红郁金 生姜
诒按:用药灵动。
邓评:病在初起,方亦轻松。
气郁痰凝,阻隔胃脘,食入则噎,脉涩,难治。
旋覆花代赭石橘红半夏当归川贝
郁金枇把叶
诒按:旋覆代赭为噎膈正方。食入则噎,肺气先郁,故加郁、
贝、枇杷叶;惟脉涩者正虚,可加人参。
邓评:病较前案稍深,故用药亦较进步。脉涩不独为正虚,
抑且为血痹。
孙评:宜加蒌皮。
脉疾徐不常,食格不下。中气大衰,升降失度。
旋覆花代赭石麦冬茯苓半夏广皮
人参枇杷叶
诒按:此因中气大伤,故用参、麦。
邓评:脉疾徐不常,却系中气大衰,制剂精幻可法。
朝食暮吐,肝胃克贼,病属反胃。
旋覆花代赭石茯苓 半夏吴萸生姜
秔米 人参 枇杷叶
诒按:此专治吐,故加姜、萸。
邓评:论病立方,悉中肯綮。盖此病不特胃土虚寒,且有肝
邪贼克。
谷之不入,非胃之不纳,有痰饮以阻之耳。是当以下
气降痰为法;代赭之用,先得我心矣。
旋覆代赭汤
诒按:识既老当,笔亦爽健。
邓评:功夫绅熟,自能意到笔随。
因气生痰,痰凝气滞,而中焦之道路塞矣。由是饮食
不得下行,滓液不得四布,不饥不食,口燥便坚,心悸头
运,经两月不愈。以法通调中气,庶无噎膈腹满之虑。
旋覆代赭汤加石菖蒲枳实陈皮
诒按:论病则源流俱沏,用药则标本兼到,细腻熨帖,传作
何疑。
邓评:此等识见,超出寻常,好在不因以下数证而误用滋补。
中气迭伤,不能健运,朝食暮吐,完谷不腐。诊得脉
虚色黑,腰脚少力,知不独胃病,肾亦病矣,此岂细故哉。
人参附子川椒茯苓益智仁
再诊:前方去川椒益智加川连肉桂
诒按:完谷不腐,色黑腰软,肾伤之征也;改方加桂连,是交
济法。
邓评:此釜底增薪法。惟呕吐病究竟难免肝阳不和,今看其
转方易入连、桂可知。
孙评:方中可入干姜与茯苓同用,佐人参温胃之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