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子 发表于 2004-4-28 17:00:12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2)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2)

一、A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入本题题干后的()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脉象不属阳的是哪一项?
A.浮脉 B.细脉 C.大脉 D.数脉 E.滑脉
2.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是:
A. 水 B. 火 C. 运动 D. 神 E. 气
3.“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一种关系:
A.交感 B.对立 C.转化 D.互根 E.消长
4.下列不符合五行生克规律的是:
A.恐胜喜 B.金为木之所胜 C.肺为脾之子
D.水为火之所不胜 E.木为水之子
5.“天癸”的产生取决于:
A.肾阳的蒸腾气化 B.肾阴的濡润滋养 C.元气的充沛
D.肾中精气的充盈 E.肾的封藏功能
6.“元神之府”是指:
A.心 B.肝 C.脑 D.胆 E.髓
7.与心、肝、脾和冲任二脉关系最密切的奇恒之腑是:
A.脑 B.脉 C.髓 D.骨 E.女子胞
8.胆汁是何种物质所化生的?
A.阳气蒸化,津液所化 B.肝血所化 C.肝之余气所化
D.水谷精气所化 E.肾中精气所化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津液的范畴?
A.血液 B.泪液 C.涕液 D.肠液 E.胃液
10.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的依据?
A.肾阳为五脏阴阳的根本 B.脾阳根于肾阳 C.先天生后天
D.肾精可化生为血 E.肾阴为五脏阴液的根本
11.气机升降之枢是指哪一种升降关系:
A.心火下降,肾水上承 B.肝主升,肺主降 C.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D.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E.肺主宣发肃降
12.按照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次序,足阳明胃经下接哪一经?
A.手太阴肺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太阳经
D.足太阳经 E.手阳明经
13.“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病理产生的依据是:
A.津能载气 B.气能生津 C.气能行津 D.气能摄津 E.津血同源
14、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 )
A.心与肾B、肝与肾C、心与脾D、脾与肾E、肺与肝
15.前额部头痛,主要与哪一经有关?
A.阳明经 B.少阴经 C.厥阴经 D.太阳经 E.少阴经
16.易引起面垢眵多,小便混浊症状的邪气是?
A.湿邪 B.风邪 C.燥邪 D.寒邪 E.热邪
17.下列哪部著作是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 )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机病证方论》E.《难经》
18.阴胜则阳病形成的证候是( )
A实热证 B寒实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E真寒假热证
19.中医眼科“五轮学说”中,白眼属(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20.下列著名医家中被后世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
A.朱丹溪B、李杲C、张从正D、刘完素E、张元素
二、D型题:从每道试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相互间有特殊联系的答案,并将其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入本题题干后的( )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六腑的生理特点是:
A.泻而不藏 B.满而不实 C.藏而不泻 D.实而不满 E.藏神
2.以下脏腑与生理功能中, 哪两项有关( )
A三焦 B小肠 C大肠 D主液 E主水
3.下列哪两项为汗孔的称谓:
A.皮部 B.玄府 C.腠理 D.溪谷 E.气门
4.以下脏与形体中,哪两项有关( )
A肾 B筋 C肝 D肉 E肺
5.气化过程是下列哪两项互相关联的过程?
A.精气代谢过程 B.物质转化过程 C.津液代谢过程
D.能量转化过程 E.气血代谢过程
6.可以表现为“水火既济”关系的二个脏是:
A.肺 B.肾 C.心 D.脾 E.膀胱
7.以下哪两个腑的生理功能主要依赖于脏的功能
A.小肠 B.大肠 C.胆 D.三焦 E.膀胱
8.易伤津耗气的病邪有( )
A火邪 B燥邪 C暑邪 D风邪 E寒邪
9.运行于上肢外侧的经脉有( )
A心经 B小肠经 C大肠经 D膀胱经 E胆经
10.阴阳格拒可形成( )
A真热假寒 B亡阴 C真寒假热 D亡阳 E寒热往来
三、X型题:从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入题干后的( )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属于阳的属性有:
A.推动 B.滋润 C.外在 D.温煦 E.兴奋
2.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有:
A.培土制水法 B.滋水涵木 C.泻南补北 D.佐金平木法 E.补肺滋肾法
3.影响大肠传导变化的因素有:
A.肺的肃降 B.肾的气化 C.心主血脉 D.肝主藏血 E.胃的降浊
4.关于官窍,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心寄窍于耳 B.鼻准属脾 C.肝气通于目
D.心气通于舌 E.喉为肺系,咽属胃系
5.以下属奇恒之腑的是( )
A脑 B三焦 C髓 D女子胞 E脉
6.以下哪些是胃的称谓?( )
A水谷之海 B太仓 C五脏之本 D水谷气血之海 E受盛之官
7.寒邪的性质有:
A.粘滞 B.收引 C.主疼痛 D.凝滞 E.重浊
8.过逸是指( )
A长时期不参加劳动 B长时期不进行体育锻炼 C患病适当休息
D长时期脑力劳动 E长时期患病休息
9.下列哪些是影响发病的外界环境因素?
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体质因素
D.工作环境 E.居处环境
10.疾病的本质与现象不相符时选用( )
A正治 B反治 C逆治 D从治 E治本
四、填空题:请在___内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每空0.5分,共10分)
1.古代养生家将 、 _、 称为人身之“三宝”。
2.肝主 与肾主 的功能必须协调,才能保证女子月经和男子泄精生理功能的正常。
3.“心为_____之官”,“齿为 之余”,“膻中为____海”,“____为中精之府”。
4.在中医眼科“五轮学说”中,强调五脏与眼睛均有密切关系,其中___与瞳子、___黑眼、___与白眼、___与内外眦血络、___与约束,有着对应联系。
5.养生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同病异治
2.通因通用
3.相乘
4.阴病治阳
5.奇经八脉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七情致病以哪几脏为多见?为什么?
2.简述实、实证的概念、形成原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3.简述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4.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七、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血的正常运行与哪些脏腑的功能相关?试述之。
2.何谓精?肾中精气的来源主要有几方面?试述肾主藏精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意义。

岐黄子 发表于 2004-4-28 17:00:45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2)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2)答案
一、1.B 2.E 3.D 4.B 5.D 6.C 7.E 8.C 9.A 10.D
11.C 12.B 13.A 14.B 15.A 16.A 17.C 18.B 19.D 20.B
二、1.AD 2.BD 3.BE 4.BC 5.BD 6.BC 7.CE 8.AC 9.BC 10.AC
三、1.ACDE 2.ABE 3.ABE 4.ABCDE 5.ACDE 6.ABCD
7.BD 8.AB 9.ABDE 10.BD
四、1.精、气、神
2.疏泄,封藏
3.君主,骨,气,胆
4.肾,肝,肺,心,脾
5.适应自然规律,重视精神调养,适当的性生活
注意形体锻炼,谨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
五、1.在同一疾病当中,由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就不同。
2.用通利作用的药物治有通泻症状的实证。
3.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的一行克制太过引起的异常相克反应。
4.阳偏衰产生的虚寒(阴病)证,治疗当温壮其阳(治阳)以制阴寒,而使阴阳恢复平衡。
5.即冲、任、督、带、阴阳维跷八条经脉组成。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六、1.以心、肝、脾三脏为多见。因为心主血,肝藏血,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
2.概念:是以邪气盛实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形成原因:常见于外感六淫为病的初期或中期;或因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病机:邪气较盛,正气未衰 ,尚能积极抗邪,正邪相搏剧烈,反应明显强烈,呈现反应强烈、亢奋、有余等特点。临床表现:体壮形实,精神亢奋或壮热狂躁,或疼痛拒按,或声高气粗,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
3.走向规律: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胸)
交接规律:相表里的手(足)三阳经交手(足)指(趾)末端 ;
同名的阳经交头面部;
阴经与阴经交胸腹部。
4.① 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②风性善行数变:
③风性主动
④风为百病之长
七、1.(1)心主血脉:心气是维持心脏正常搏动,推动血液运行的根本动力;
(2)肺朝百脉:肺气宣发肃降,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
(3)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使血液运行畅通无阻。   
   (4)肝主藏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5)脾主统血:脾气统摄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而不逸出脉外。        
2.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精泛指体内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以及从饮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狭义的精指肾中所藏之生殖之精,包括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也包括自体发育成熟后产生的生殖之精。
肾精的来源1)先天之精: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2)后天之精:来源于出生后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和脏腑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即“水谷之精”或“脏腑之精”。
肾主藏精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意义:①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a.生理意义:肾中精气充足,幼年发育正常,青壮年体格强健。b.病理意义:肾中精气不足,婴幼儿生长发育迟缓或障碍,筋骨痿软;成年人未老先衰,齿摇发脱。②促进生殖繁衍a.生理意义:肾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又能促进性机能成熟和维持生殖能力。b.病理意义:肾中精气不足,青年人见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成熟迟缓;中年人见生殖能力减退,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少不孕。③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活动。这一功能是通过肾中精气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生理效应——肾阴、肾阳来实现的。a. 生理意义:肾阳主要有促进机体温煦、推动、兴奋和化气功能,肾阳旺则全身之阳皆旺;肾阴主要有促进机体滋润、宁静、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肾阴旺则全身之阴皆旺。肾中精气充足,肾阴肾阳平衡协调,以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和生理活动。b.病理意义:肾阳亏虚,则全身新陈代谢降低,产热减少,能量不足,各脏腑、经络、形体、诸窍的生理功能减退,表现出面色晄白、畏寒肢冷、精神萎糜、反应迟钝、水肿、脉迟无力,腰膝冷痛、阴部清冷、生殖机能减退等;肾阴亏虚,则滋润、濡养、宁静功能减退及阴不制阳,阳相对偏亢,机能虚性亢奋,虚热内生,表现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绛少苔、脉细数,腰膝酸软、阳事易举、遗精、早泄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