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指教我这个中医毕业生!关于《十年多的苦疾...》一文
余思患者日进苦寒,必肾阴亏损,久病体虚,则用六味地黄丸(换熟地为生地,减山萸肉之量,方中有玄参、生地两味药,此乃阴柔腻膈之品,久服伤脾胃,淮山能养胃健脾则去弊处)治之,滋阴补肾。阴滋则火熄,补肾则强身。“二汤”合一,又加木蝴蝶、竹蜂、北沙参利咽,互助互利,咽炎得治。实在受教,寒凉之药必损肾阴,吾还是头次听说,受教!
请指教我这个中医毕业生!关于《十年多的苦疾...》一文
下面引用由慕容绍宗在 2004/07/26 01:21pm 发表的内容:TO难经难
为什么不能用在以前的帖子里说过,你可以仔细看看。
TO博士
我并不想改变你的思维方式,但是周仲英的话是对的,还请你仔细理解一下。还请问一句,你说中医要借助现代仪器来诊病,那么就请你告诉我 ...
不能苟同你前面的说法。阴不一定损阳,用药要看归经。小孩阳有余阴不足,当然这是孩子生长的必要条件,但过了就会生病。楼主的方子近能控火,远能生木;木又能生火,因此非但不会损伤孩子的稚阳之体,反而有利孩子今后的成长。
虽然我也不喜欢楼主解释方子用的那些西医说法,但这方子确实妙。
请指教我这个中医毕业生!关于《十年多的苦疾...》一文
[这个贴子最后由littlesunday在 2004/07/27 08:28am 第 1 次编辑]就是嘛!我最初写按语的时候,是用中医的方法解释啊!后来又从西医的角度分析。因为我不是一个纯中医。好象,您在医院里,向病人解释多一点,病人才会更放心。况且,如果单用中医术语来说,病人可能不太明白。
请指教我这个中医毕业生!关于《十年多的苦疾...》一文
有则改之无则勉之,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当是做人一大道理请指教我这个中医毕业生!关于《十年多的苦疾...》一文
对于六味地黄丸一事就且搁置吧,不要争来争去了。从方子的总体来说,寒凉的药不多,最后佐以甘草起到关键作用,即调和脾胃又协调诸药,缓寒峻之过。使寒剂得之缓其寒,苦剂得之平其苦。庶大苦大寒之品,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甘草之甘,缓诸药之势,俾去邪而不伤正为佐也。,免去有损脾胃之虑。有何不妥?
请指教我这个中医毕业生!关于《十年多的苦疾...》一文
TO难经难你不是医生,有些地方不知道有情可原。
TO博士
请你多看几遍内经,伤寒,当你发现你现在说的话非常幼稚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