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扶阳
道家以消尽阴翳,炼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升。
故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
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
今人只是爱趋死路,动云:我有火病,难服热药。所延之医,悉皆趋承附和,不言上焦有火,即云中、下积热,及至委顿亦不知变迁。
或遇明眼之医,略启扶阳之论,不觉彼此摇头,左右顾盼,不待书方,而已有不服之意矣。
论扶阳
如是
论扶阳
“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动作艰难。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
所言正是。
论扶阳
道家有添油接命之术正是补充肾间动气。论扶阳
添油续命;重植无根树。论扶阳
这里的长生不是指肉体吧?肉体长寿应是阴平阳秘论扶阳
因人治宜因地治宜
论扶阳
养生、治病,登堂入室的学问就在“阴阳”。
看似简单的“阴阳”,业医者一辈子不明白者比目皆是(包括那些“中医专家、教授”)。
“阴平阳秘”的阴阳,与扶阳消阴的阴阳,含义不同。
前者指气血,后者指阴气阳气,比如人们所谓的“生气勃勃”、“死气沉沉”之类。
医者临症之时,若懂得阴阳之道,则小学的水平亦可有大学本科的学问;
反之若不懂此道,则大学教授也不具有小学的功夫。
阴阳之道,医者根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