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谁有兴趣把古代中医文献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比如《金匮》《温病》等等请教,谁有兴趣把古代中医文献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关键是提高古文水平!就象唐诗翻译成白话文一样,肯定很别扭.
请教,谁有兴趣把古代中医文献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我劝您,还是去读原文!首先,关于,古籍白话翻译的问题,以我过来人的经历,以文言文为题材,而进行的白话翻译,只能看作是,初学者,学习古籍的一个入门,禅宗有「以指见月」之喻,白话翻译只是指头,文言文才是初学者的月亮,如果,只为了节省时间、急于了解,仅看古籍白话翻译,而不读原文,虽然,它很快,让人明白,其中要传达的意思,但是,要深入古人的精神内涵,以及,对读者,进行潜在性的人格、文化熏染,是非读原文不可!因此,拿具有,良好意义的文言文,来熏染读者,就非常重要了!请教,谁有兴趣把古代中医文献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读书千遍,其意自现】我记得上边这句话是小学的语文课文里边的——好像是孔子说的
如果楼主把《金匮》《温病》读上十遍,恐怕就不会发这个贴子了
再说了,现在中医经典的翻译,各个版本,各个出版社,浩如烟海!
如果您跑10次图书馆或者书店,您也不会发这个帖子了。
请教,谁有兴趣把古代中医文献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我看楼主大人,您还是一边读,一遍跑吧,这样大概只需要五遍告诫所有初学中医的人,以及半年之内没有看过《四大经典》的人:
赶快回去看看书,要不然对不起祖宗!
请教,谁有兴趣把古代中医文献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古墓历影前辈:恐怕是我的意思没有表达完整,而使你产生了误会。
在一次书展上,我好像看到《金匮》的英译本,而且在本论坛的英语版块中,我看到了一则《内经》的英译本信息。
现在,中医之所以不被老外理解,原因是他们接受不了中医的基础理论。
要想中医推向老外,大概有两个途径:
其一、中医药现代化,也就是现在韩国、日本的搞法
其二、贯穿传统的中医理论
不愿看到中医界分派的做法,但是事实上又存在,没办法,“传统中医”认为中医药现代化的做法使不得,甚则冠之以“卖祖”的帽子。不知道这其二通不通。
请教,谁有兴趣把古代中医文献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4楼的小伙子:对于你说的图书馆事项,我很明白。
但是还要敲到西洋人发明的“计算机”上,实在有些麻烦。所以很想找方便一点的材料。
对于是否对得起对不起祖宗,这就不好说了。但是有明证在手边,我们上网用的电脑是西洋人发明的,而且,我们上学时,大概都学英语。不知道这怎么解释了。
谢谢你的提醒,谢谢!
请教,谁有兴趣把古代中医文献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下面引用由儒释道在 2004/08/26 01:00am 发表的内容:【读书千遍,其意自现】
我记得上边这句话是小学的语文课文里边的——好像是孔子说的
如果楼主把《金匮》《温病》读上十遍,恐怕就不会发这个贴子了
再说了,现在中医经典的翻译,各个版本,各个出版社,浩如烟 ...
这话好像对学外语也一样,可是这些中医们怎么就不这么做呢?要求别人读千遍,自己一遍也不愿。
请教,谁有兴趣把古代中医文献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掌握文言文常用虚词用法和意思 以及里面的中医术语,小儿都能读懂!!!!!!请教,谁有兴趣把古代中医文献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您的「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我问了其它人,回答是:1.《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2晋葛洪《抱朴子‧祛惑》:又教之但读千遍,自得其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