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耗子 发表于 2007-10-29 10:34:10

(原创)纯中医的必由归宿——由殿堂到店堂?

纯中医的必由归宿
——由殿堂到店堂?

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
张毅
本文所指“纯中医”是1840年以前,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之前的中国医。为什么说中医由殿堂(医院)走向店堂(坐堂)是纯中医的必由归宿呢?理由如下:
1、纯中医是农耕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小作坊式医学,而小农经营只注重家族、个人力量,不需要协作和团队支撑,中药店堂里除了中医药,还是中医,是保持中医纯粹性,纯洁性的最佳场所。
2、农耕文化的的守土意识、恋土情结,决定了纯中医只能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决不关心本土以外的事情。中药店堂“一把草,一剂方”,只有纯中医才能悉知其中奥秘和“乐趣”,除非是想复古,任何外来医都不会想到来这里“侵占”地盘,因而这里是闭目塞听,与世隔阻,严防纯中医与其它学科嫁接的绝佳之地。
3、农耕文化历来就把技术之类的手段和成果比喻为“机械智巧”,不为人齿,对老祖宗的这些东西尚且如,对“不会弯脚杆”的洋人所创造的技术成果,更是视为异端邪术,总觉得这些东西会扰乱人的心智,勾走中医的魂魄。中医店堂以卖药为主,没有“机械智巧”,更不可能有洋设备,绝不会象现代的所谓中医院,动辄洋房林立,声光电齐备。在中医店堂里,诊者只需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把藏在病者“膏之上,肓之下”的“竖子”们看得一清二楚。这,只有纯中医们在中药店堂内才能实现。
4、农耕文化背景下的小作坊式生产往往是凭经验办事,以前人的说教为参照,以祖宗的经验为标准,以便一脉相承地,毫不走样地把祖上的东西继承下来。因此,纯中医们除了古人的书籍、名言、经典,一般“没有必要”再学习其它知识。基于此种社会认识,主管部位才为坐堂的中医们提出了“只允许提供中药饮片处方服务”这纯而又纯的要求(我想这也是纯中医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这样,通过坐堂就切切实实、完完全全地杜绝了中医变杂的后顾之忧,就连以前有点现代刍型的中成药,因为外形上有点跟“洋盘”,也没有逃过这次坐堂规定的法眼。
中药店堂为纯中医提供了生存的“营养”和环境,而纯中医要是脱离这点“养份”和环境当然也是没法生存的。所以我说中医坐堂是纯中医的终极归宿。只是不知道在这种养份和环境下培育出来的纯中医,它的现代生存适应能力究竟有多大?当然,如果不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又是另一码事情了。

[ 本帖最后由 川耗子 于 2007-10-30 00:44 编辑 ]

owli5555 发表于 2015-4-15 08:41:05

楼主呀,,,您太有才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纯中医的必由归宿——由殿堂到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