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医和论述贪色致病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医和论述贪色致病
[复制链接]
125
|
1
|
2014-4-6 18: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根据《左传》记载,鲁昭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541年,晋平公姬彪(公元前557~532年在位)得了一种疾病,经过晋国的官医诊治不见好转,就向秦国请求援助。秦国的秦景公派名医医和前去出诊。</p> 秦国在春秋时期出过几个名医,如前边说的医缓。他为晋景公诊病的事情在晋国朝野上下引起过不小的震动,普遍认为秦国的医疗水平很高,甚至有些“医高于巫”的韵意。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晋国的医生们仍记忆犹新。为了晋平公早日恢复健康,也为了尽量减少承担治疗措施不力的责任,于是他们就积极建议再次向秦国求援(未见请巫师占卜的记载,“只医不巫”的现象,或许意味着科学与巫术的斗争在晋国已经有了某些成果)。
只不过,当时秦国的国君已经不是当年的秦桓公了,而换成了他的后代秦景公。或许是因为医缓已经年迈体衰,或是早已病故,故秦国派了另一位医术出众的名医医和,前去晋国出诊。
医和来到晋国,经过细心诊察晋平公的病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晋平公的这个病,不是鬼怪作祟产生的疾病(你们也不用再请巫师了),也不是饮食不节造成的身体伤害,此乃贪恋女色、淫逸过度而形成的疾病,病名就叫做‘蛊病’,属于目前还没有生命危险的疾病,不属于必死的不治之症。”
晋平公听了医和的诊断之后,面露喜色,心想:总算逃过一劫!可是转念一想,女色不能接近吗?那么,我的后宫那么多美人怎么办呢?我养着她们还有什么意义呢?
晋平公也顾不了一国之君的面子了,他急着问:“医和先生,请你说一说,我今后该怎么生活?离开了女人,寡人的日子那还有什么活头啊!”
医和深知晋平公内心的矛盾,就直奔主题,借机给他讲述了其中的医学道理。
医和说:“女色不是不可以接近,关键是要有节制。恕臣直言,您的后宫之中美女如林,而且还有同姓的女人,这就违背了‘同姓而婚,其生不蕃’的古训。”
医和提到的中国古代禁止同姓结婚的礼俗,说明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近亲结婚的危害。
医和紧接着就讲了一套大道理:“古人说,女人是传宗接代的工具,男女同床共枕,阴阳交合都在夜间,只有与天地相应,才符合自然的规律。您现在的男女之事既无节制,也不看时辰,已经达到了惑乱丧志的程度,能不产生疾病吗?!”
一席话说得晋平公既羞愧又心服口服,不由得暗暗佩服医和高超的医学造诣。他说:“哦,男女之事,还有这么高深的理论?还与天地阴阳有关?快给寡人说说,免得你走之后寡人无法请教。”
医和说:“先王制作乐舞就是为了调节君王的精神生活。乐舞一般分为五节,首尾相贯,时快时慢,主旋律都是和谐的。和谐的主旋律演完之后就要逐渐平息下来,进入悠扬的尾声,然后结束演奏。但是也有的音乐不是这样,它追求的是复杂的技巧、过分糜烂而充满诱惑的声音。这样的音乐充斥在两耳之中,让人听不进其他的东西;一旦它占据了人的心灵,就会让人心情激荡,忘记自我,忘记礼节,丧失平和,丧失理性。这是有修养的人所不取的态度,也是违背先王礼治的行为。先王接近女色,主要是为了江山后继有人,阴阳平和与天地自然相应,有节制而不乱性,这样就不会因此而产生疾病。”
“人与自然的关系真的那么密切?”晋平公不解地问道。
医和说:“当然!自然界有寒、热、风、雨、阴、晴六种气候,中医称为六气。这六气形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万物靠它们生长。六气是人无法摆脱的自然环境。这天上的六气与地上的物质结合,就产生了世界万物。具体地说,食物的滋味虽然千差万别,但是总离不开酸、苦、甘、辛、咸这五种基本滋味。天上的六气还使地上的万物呈现出各种复杂的颜色。复杂的颜色也可归类为青、赤、黄、白、黑五种基本色彩。先王音乐的基本音色是由角、徵、宫、商、羽五声所组成,所以声色、滋味、音乐都是与天地自然相应、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医和见晋景公听得很认真,就进一步为其讲解了更深刻的医学道理。
医和说:“自然六气是人体健康的基本保障。寒、热、风、雨、阴、晴六气太过猛烈就会产生不良影响,使人体产生各种疾病。比如,自然界阴寒之气太重,人体就会产生腹泻着凉的寒性病证;自然界阳热之气太盛,人体就容易出现发热上火的病证;天地之间的风气太重,就会导致人体四肢震颤摇摆;天地之间雨湿之气太盛,就可以使人体消化不良;人体在需要入夜安眠的时候,夜生活太多,就会出现神志惑乱的病证;人体在白天活动的时候过度操劳,就会身心疲惫不堪;男人贪恋女色太过,就会出现身体虚热、五心烦乱、神志不明的‘蛊惑’病。”
晋平公听到“蛊惑”病一词,就赶忙说:“这‘惑病’的说法寡人还能理解,也就是精神不爽,头脑不清,无精打采。可是这个‘蛊病’,又是怎么个说法呢?”
医和说:“所谓‘蛊病’就是荒淫惑乱导致的病证。从古人创造汉字的规律上来说,这个字是根据古人想象的形态造出来的字。繁体的蛊字或者在篆书里,就是三条虫子在字体的上半部,一个血墩在字体的下半部,两者相合而成蛊字。就是说,众多的虫子吸身体的血液,让人气血亏虚,形成蛊病。在谷仓里存放的谷物,日久之后产生了飞虫,谷物被吃成了空壳,也叫做‘蛊’。”
晋平公听到这里,浑身一战,冷汗已经浸湿了脊背。只见医和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穷追不舍又说出了更高深的理论:“《周易》里有一卦,就叫‘蛊卦’。从卦象上说,也是由上、下两个三画基本卦组成,一共六个爻画,也叫重卦、复卦。‘蛊卦’的上半部是代表山的艮卦,下半部是代表风的巽卦,两者结合结合起来,组成了六爻画的‘蛊卦’。因为处在上半部的‘艮山’之卦,其形象是两个阴爻画在下,一个阳爻画在上,属于‘少男’之象,就象征着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小男孩;处在下半部的‘巽风’之卦,它的卦象与此不同,是一个阴爻画在下边,两个阳爻画在上边,属于‘长女’的象征,好像是一个老处女。‘艮上巽下’合成的‘蛊卦’总体象征着一个老处女引诱一个少男。这种卦象就好像大风吹落了山上的草木,一片贫瘠荒凉,这就是‘蛊’的象征。”
晋平公听完这一席话,就觉着自己的身体冒凉气,仿佛自己的精血已经被吸干了,像被虫子吃空了的谷壳,完全是一个“蛊象”。
他连忙说:“谢谢名医。寡人知道了!寡人知道了!”
从此以后,晋平公果然把自己的放纵之性收敛了许多,身体逐渐好转,竟然又做了九年的国君,到公元前532年才去世。晋平公能够安度晚年,不能不说与医和的医学教育无关。
医和渊博的医学知识、循循善诱的思想工作、良好的生活建议,在这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这件真实的历史事件也使我们看出,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我国的中医学就已经达到了怎样高的水平。
其实,中医药在历史上留下来的生动故事还多着呢。(摘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曹东义主编《中医药知识普及读本》)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hxhk33tn0
|
2016-10-26 01: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才下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mtb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