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夏季谨防汗疱疹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四季养生]
夏季谨防汗疱疹
[复制链接]
363
|
1
|
2010-12-16 03: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在我国南方,立夏一过,很快就进入了阴湿的梅雨季节。湿热的天气,最易造成湿疹、异位性皮肤炎等,汗疱疹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夏天不仅身上容易出汗,手也容易出汗,很多人的手掌动不动就“湿漉漉”的,影响美观不说,而且还经常长水疱,瘙痒钻心,严重者会继发感染,而出现手肿胀、疼痛的症状。古人认为,手掌、脚掌上长出一群群小水疱泡,就是因为多汗、排汗不良造成的,所以才会给起名字叫“汗疱疹”。中医对本病早就有认识,在明代称它为“蚂蚁窝”。清代《疡医大全·蚂蚁窝》中记载:“蚂蚁窝多生手足,形似蚁窝,俨如针眼,奇痒入心,破流脂水。”它一般多发于手掌侧面或者手指间,把这些水疱挤破会发现,里面液体清澈,很少有浑浊的,并且待干涸后会脱皮,露出发红的新皮,但是也容易皴裂,会疼痛。生活中,常看到有些人手指甚至脚趾发红、脱皮,就有这个原因。它好发于春末夏初,夏天病情加重,此起彼伏地发作,一般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夏天常饮食不节,摄入太多寒凉食物,或者过食肥甘厚味,像烧烤、油腻食物等,而使得湿热内蕴,损伤脾胃;另外,天气炎热,心情烦闷、暴躁或者思虑过度,也会劳伤心脾。《内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可见,脾失健运,运化失常,湿热内聚,同时又受到暑湿的侵扰,内外合邪,不能疏泄于外,就只能熏蒸肌肤,它循经络流窜至手掌时,就表现出人们所看到的“蚂蚁窝”了。
那要如何调理才能祛湿热止痒呢?给大家介绍几个穴位,不妨试一试。
按摩劳宫穴,用左手大拇指指端顶住右手掌心的劳宫穴,垂直向下按压,其余的手指则按压在手背上,力度由轻到重,一压一松,持续1~2 分钟即可。
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俞穴,同时又是荣穴。中医认为,劳宫穴有“清心火,除湿热,凉血息风,理气和胃,镇静安神之功”。经常按摩劳宫穴,可以强壮心脏功能。传说古代有一个人,经常要下山去赶集,但是每次上山回家,没走几步,就气喘吁吁。但是隔壁年纪一大把的老先生,担着柴上山,却非常轻松。这个人于是询问他养生的方法,那个老人就说,他的方法就是经常按摩劳宫穴。
同样的道理,现代人很多心脏功能差,爬楼梯吃力,心跳较快,必须走一会儿停一会。而常按摩这个穴位,体质不仅可以得到改善,还能用来治疗胸闷、心痛、中暑等夏天常见症状。
另外,搭配按摩合谷穴和鱼际穴,共同作用下,则可以清热利湿、活血护肤、止痒等。合谷穴是手阳明之原穴,它可以疏通其所在局部气血的运行。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鱼际位于手外侧,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同时,因为阳明经多气多血,故合谷穴还具有活血理气、清热利湿的作用。鱼际穴是肺的荣穴,肺为水之上源,因此,鱼际穴也可以清湿热。
很多人会问:汗疱疹会不会传染?它不具传染性,但是不容易根治,一到夏天很容易复发。因此,手和脚一定要保持透气通风干爽,洗衣服时戴上橡胶手套,少直接接触强碱性肥皂和洗衣粉等化学制剂、清洁剂。如果真患上此,也不要自行乱涂成药,否则很可能并发其他皮肤病变,致使病情更难控制。
在我国广东,夏天天气闷热,很多人喜欢直接赤足穿运动鞋。其实,这样脚很容易出汗,汗液浸渍会让皮肤的防护功能下降,从而引发汗疱疹和湿疹。所以,夏天穿运动鞋时,应该穿上吸汗、柔软的棉袜,及时让脚透透气,以免感染。
平日里,还可利用具有祛湿作用的中药食材来预防,例如薏苡仁、绿豆、陈皮、茯苓、甘草、党参等。如果吃这些东西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则表示还需要加强健脾胃的药物。(本期博主:王彤 孔伯华医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cfnct
|
2014-9-13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天气不错pga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