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我对“诊法常以平旦”的认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我对“诊法常以平旦”的认识
[复制链接]
159
|
0
|
2014-5-15 19: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对“诊法常以平旦”的认识
2006年1月12日中国中医药报 第2472期
《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法常以平旦”观点后,历代医家均注解为“诊病切脉应在平旦(清晨寅卯辰之际3~9时)”。笔者经多年研探,认为此说是对经文的误读误解,原意应是:对初始学习脉诊之人,指导其练习,掌握“常脉”的最佳时间。
平旦时脉象最能反映“常脉”特征
本条经文是黄帝问岐伯“诊法何如”时,岐伯所答:“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该篇所讲是脉学要领。因此,不单单就脉而论脉,而是强调脉诊与四诊合参,脉诊与四时合参,脉诊与神色形态及尺肤合参,脉诊与病因病况合参等。显然,这些都是初学脉诊者首先必须掌握的内容。论中更以“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宝)”,诲人以神情安定,专心致志。其间脉象的真正认识和分辨,又是关键所在。只有“以常衡变”,方能鉴别病脉。初习脉者因而必须先懂“常脉”,即“平脉”。而正常人的脉象,则以“平旦”最为平和协调。因此,平旦之诊是习脉者认识常脉的最佳时段。同时,正常无病之人平旦时的脉象,最能反映“常脉”的特征,由于此时阴阳和顺、气血和畅、脏腑和调,故脉象亦随之而和柔。无论四时平脉抑或五脏平脉,都有不大不小、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软不硬,呈现着浮而不脱、沉而不绝、硬而不坚、软而不断的状态。把这种“常脉”反复揣摩之后,习脉者自然领悟深刻,便于鉴别其它病态下的脉象,达到胸中了了,指下昭明。
限定平旦诊脉不切客观实际
把“诊法常以平旦”解为诊病号脉的时间界定,较早提出者系明代马莳(字仲化、元台)。《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注称:“此以诊脉之时候言之也”,“惟平旦之时,则夜尽方昼,营气随宗气以行阳经”,“饮食犹未进,而胃气尚静,经脉则未盛,以诸经之脉法未淖也。经脉则调匀,以经脉则未甚旁行也。气血则未乱,以事未甚扰也,故乃可诊有过之脉。”马氏前后各注家,虽未直言“此以诊脉之时候”,但大多随文衍义,把诊病时号脉的时间定在平旦。历版中医教材在论述“脉诊”时,都引本段经文为证,明立诊脉时间“以清晨(平旦)未起床、未进食时为最佳”。
其实把诊脉的时间,限定在“平旦”,是不切客观实际的。姑且不论其机理何在,仅就历史和现今的医患状况分析,这种“诊病限时号脉”的整体诊疗模式,是不现实的。首先,在《内经》及其之前的时代,医疗条件不如现今。当时对医学的认知程度,以及病人的经济、交通、运输等条件,能够及时赶到医人住所或及时请到医人者,已是万幸之事。另外,即使能及时就诊,而疾病发生(特别是急暴之病),能恰在夜间而忍耐到平旦吗?古代并没有医院及专设病房(床),医者如何在凌晨给以诊脉?现代病房住院患者,也少有3~8时查房的。虽然有的病人可能赶上9点之前诊查,但也大多起床后活动较多(如洗漱、晨练等),且多已早餐。古今都有出诊上门或住于病家诊治者,但大多系暴病或危重及行动不便的患者。试想,此类患者,能等到翌日平旦?至于那些慢性病及能行走的患者,绝大多数是自己上医者处就诊。那些医患居住毗邻较近者,当就诊时也已包括行走在内的活动,使经脉、络脉及气血有所“扰动”。因此,诊病限定平旦,通常是不存在的。作为具有高度智慧、仁德,治学严谨的《黄帝内经》,能不考虑这诸多因素在内吗?再者据经文描述的早晨人体内环境状况,应是无病状态,阴阳和、经络调、气血衡,疾病何来?又何来“有过”之脉?若已患病,难道平旦时就不出现阴阳不调、经络不畅、气血不乱的病机和脉象?若果真如此,平旦时诊脉,岂非把有病当无病、大病当小病?当然,由于人体经过一夜休息后,各种疾病的病痛表现,于平旦时会相对有所缓和,《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的“旦慧”之理,也在于此。不过这是相对病情的症状而言,其反应病机实质的脉象,也不会因一夜的休息而改变。
重新句读原经文
造成以上概念混乱的原因,我认为系对经文断句的不确切所造成的理解误差。首先,本段经文之前的“诊法何如”句,本为黄帝请问诊脉的相关问题,当然亦包括学法在内。所以岐伯在回答时,必然先从初学谈起。这便是初学者应当在早晨多诊正常人的脉象,即所谓“常脉”或“平脉”。只有知其常,方能晓其变(病)。 鉴此,本段经文的句读应断作:“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所谓“诊”,是针对所提诊脉问题的约略代称(包括学习法)。所谓“法常”,是取法、效法、遵法于正常人的正常脉象。所谓“以平旦”,是明确告知初学脉诊者,应在清晨时,多诊无病之人(常人、平人)的脉象。经文以下六句,进一步阐明了平旦常脉产生的机理。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因真正懂(识)得了正常之脉,所以才可以再诊“有过之脉”。(孟琳升 包头市杏林中医研究院)
/html/DirDu/2006/01/12/85/70/83.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ffestcic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