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经络体系和方药体系不可混淆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经络体系和方药体系不可混淆
[复制链接]
240
|
0
|
2014-5-13 05: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经络体系和方药体系不可混淆
2006年6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第2549期
两种学术体系各有源流,两种学术体系基本理论的渊源,三阴三阳在经络学说和汤方辨证中名同实异,后世医家均未突破《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体系
历代医家针药并举,身兼二能,使针药互为补充,成为有机一体。从临床来看待这一问题十分有益,但在理论上把二者混为一谈则造成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极大混乱。
两种学术体系各有源流
根据上古医学演变的文献史料,第一,从伏羲制九针的传说到总结完成《黄帝针经》,发展为后来的《灵枢经》。第二,由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总结完成《神农本草经》,发展为后来的伊尹《汤液经法》。从史籍可推其传承者,华佗为针经一脉,仲景属汤液一支。到了两晋时代,皇甫谧总结了汉以前的针灸成就著成《针灸甲乙经》十二卷,王叔和整理编撰了仲景遗论《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上述两种学术流派的传承授受,周秦至两汉之际,尚有可推见者,魏晋以后,医家的传授世次虽然中断,但简编缀辑者大有人在,使针药得以延续和发展。至宋元以后,针药出现交错融合,理论体系混同为一,不同的学术流派涌现出来,中医药进入了战国时代。
两种学术体系基本理论的渊源
中医理论是古代哲学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网 /html/DirDu/2006/06/09/01/26/83.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644 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Infuscups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