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控涎丹方义探微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控涎丹方义探微
[复制链接]
176
|
0
|
2014-5-16 04: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控涎丹方义探微
2007年4月30日《中国中医药报》第2724期
控涎丹方证病机分析,控涎丹制方原理探讨
控涎丹出于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原文称治痰涎伏在心膈上下,“或令人头痛不可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黏,夜间喉中如锯声,多流唾涎,手脚重,脚冷痹,气脉不通……”用“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上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晒干。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疾猛气实,加丸数不妨,其效如神。”
本方系从《伤寒论》十枣汤化裁而来,易芫花为白芥子,变逐水饮之峻剂而为祛痰涎之方,且改汤剂为丸剂,峻药缓投,使之徐徐发挥药效,深入痰涎结聚之窼囊,搜逐伏藏于脏腑、经络、皮里膜外之痰涎。历代医家以此方治疗多种病证,包括癫痫、狂证、不寐、中风、哮证、悬饮、心悸、腹泻、胃脘痛、痹症、瘰疬、不孕等。如《丹溪心法》载:“治一身及两胁走痛,痰挟死血者,甘遂、大戟、白芥子加桃仁泥糊丸。”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载“加味控涎丹”,即本方加芫花、葶苈子、巴豆、黑牵牛,“治风热上壅,或中脘停留水饮,喘急;治四肢浮肿,脚气入腹,平常腹中痰热,诸气结聚。”《张氏医通》卷四痰饮门载:“湿痰积于胁下,隐隐作痛,天阴痛软更甚,轻则二陈汤加白芥子,重则控涎丹缓攻之 ......
网 /html/DirDu/2007/04/30/44/98/04.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64 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vsha2110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