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中医史上三件事诠释——学术因争鸣而发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中医史上三件事诠释——学术因争鸣而发展
[复制链接]
261
|
0
|
2014-5-5 05: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医史上三件事诠释——学术因争鸣而发展
2010年5月12日《中国中医药报》第3315期
中医史上三件事诠释,学术因争鸣而发展,病机理论刘完素VS《内经》,清暑益气汤李氏VS王氏,人体阴阳阳常有余VS阳非有余
学术争鸣始终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尤其金元以降,中医学派逐渐形成,各个学派之间的争论更是让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由中医学派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学术上不仅仅需要兼收并蓄和相互学习,更可贵者在于当仁不让、推陈出新。现引几个由学术争鸣促进学术发展的实例。
争鸣1
病机理论:刘完素VS《内经》
《黄帝内经》的诞生,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其根据五脏的生理和致病因素的特点,将疾病所表现出的错综复杂的症状加以辨析和总结,演绎出“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的经典治则。
自隋唐以后,医家均尊奉《内经》为经典,私塾传授,悉出一家。这种师承方式,虽然对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决定了中医学自身的保守倾向。
金元时期的医家刘完素通过自己30余年对经典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指出:“若专执旧本,以为往古圣贤之书,而不可易改者,信则信矣,终未免于一隅。”。正是在这种信古而不墨守的思想的指引下,刘河间创造性地将“病机十九条”中的五脏主病归纳为“五运主病” ......
网 /html/201005/1288/5503.htm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96 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wjdz1160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