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真武汤意解

[复制链接]
查看1086 | 回复4 | 2003-10-9 20: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atermark]
     真武,水神之名也。以之名方,治水之意寓焉。真武汤于《伤寒论》中凡两见,一见于太阳中篇,一见于少阴篇。太阳为寒水之经,少阴乃主水之脏,皆关乎水,故以水神名其方也。
     克水者为土,水生者为木,一为官,一为子,顺承泄秀转枢升降所关,不可忽也。水气为病,或上凌心火,或中淹脾土,或泛溢皮腠,或闭塞经络。阻碍气机升降,影响津液运行。故悸动、瞑眩、瞤动、振振欲擗之状出焉,腹痛下利、小便不利、肢重疼痛、或咳或呕之症成焉。
     欲治水先当培土固堤,白术是也;再当疏浚通流,茯苓是也;水寒则凝,当温化之,附子之责也;又当推行宣泄,生姜之使也;木植而后土固,土固而后水藏,白芍者,固土藏水使不流失之木也。
     然白芍所固者水土之体也,若其用不彰,则当代之以桂枝焉。白芍者,阴物也,故伤阳之下利去之。其于固藏敛降之用为宜,而于宣发疏散之用有碍。其与桂枝相反相成,体用同顾,补泻兼施,每多并肩作战,桂枝汤乃其典范也。然亦有分道扬镳各司其职之时,此桂枝汤所以有去桂去芍之变也。苓桂术甘所主乃寒水上凌阳用不彰之证,故去白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所主为水郁不通阳结化热之证,故去桂枝。桂枝白芍,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一散一敛,一清一温,其表法阴阳之实物耶?
     真武汤无桂枝者,以其有阳结郁热也。去芍者,以其有阴凝之下利也。阴凝于中,则加干姜。若阴凝于下,阳气不达,以桂枝破之不亦宜乎?又何至生振振欲擗地之恐哉!
[/watermark]
寿宏堂主 | 2003-10-12 19: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真武汤意解

治水者 先治气也
一得之见 | 2003-10-13 11: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真武汤意解

  五行学得太死!!!
都对 | 2003-10-13 20: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真武汤意解

眩糊!
pinpinheiful | 2003-10-14 19: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真武汤意解

一得兄似是高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