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胆宁片治疗便秘与传说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胆宁片治疗便秘与传说
[复制链接]
187
|
0
|
2015-11-21 20: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胆宁片是由大黄、虎杖、青陈皮等组成的纯中药制剂,主要功效为疏肝利胆,清热通下。临床应用表明:该药具有明显的通便作用,这对缓解胆道的压力,减轻炎症极为有效。由此,许多人想到用此药的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便秘。
究其组成,其中大黄含蒽醌和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成分,具有温和刺激结肠粘膜功效,虎杖具有表热解毒、通腑作用。青皮及陈皮具有理气作用。这些药物结合便具有理气清热通便的作用。
另外,其中理气的药物显然具有增加结肠动力学的作用,而增加结肠动力学有助于排便。研究表明:用药前后大便次数显著增加,大便性状变软,部分变稀。这提示胆宁片可作为常规药物用于便秘的治疗。
另外,由于便秘是一慢性病,病人需要长期服药。因此,作为一个治疗便秘的药物,其安全性极为重要。使用的结果也表明:胆宁片对尿常规、血常规、大便常规、血清尿素氮、肌酐及胆红素等均无明显影响,因此,该药使用非常安全。
治疗方法:胆宁片,每日3次,每次3片。服用12周为一疗程。
病例资料
患者,老年男性,75岁,便秘多年,有时隔天排便1次,有时2~3天排1次便,有时5~6天排便1次,每次排便时间超过30min,排出的粪便又干又硬,有时还有少量血液附于粪便之上,肛门灼痛不适。并患有痔疮。曾服过多种治疗便秘的中西药物,服药期间效果明显,但停药后一段时间,又会出现便秘。因右上腹痛而至本院就诊,经体检后因及粪便常规、B超等相关检查后,确诊为胆囊炎、便秘症,予胆宁片,每日3次,每次5片口服治疗。服药3天后,腹痛消失,大便通畅,患者继续坚持服用胆宁片15天,大便正常,胆囊炎痊愈。
病例讨论
慢性习惯性便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常见原因有:
1、肠蠕动缓慢。老人的肠蠕动频率降低,肠道中的水分相对减少,粪便干燥导致大便秘结;
2、全身疾病使肠肌松弛,排便无力,如尿毒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3、精神体质欠佳。
4、药物因素。许多老人患心脑血管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钙通道阻滞剂、神经阻滞剂、镇静剂、抗抑郁药等使肠肌松弛引起便秘。
5、体内缺水。
6、饮食因素。饮食中缺少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尤其是缺少粗粮和水果。
临床上,便秘常常加重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病,甚至出现脑出血;合并冠心病者可诱发心绞痛,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胆宁片是由大黄、虎杖、青陈皮等组成的纯中药制剂,主要功效为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究其组成,其中大黄含蒽醌和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等成分,具有温和刺激结肠黏膜功效;虎杖具有表热解毒、通腑作用。青皮及陈皮具有理气作用。这些药物组合起来就有了理气清热通便的作用。另外,理气的药物有增加结肠动力学的作用,而增加结肠动力学有助于排便,用药前后大便次数显着增加,大便性状变软,部分变稀。这提示胆宁片可作为常规药物用于便秘的治疗。临床应用也证明:该药具有明显的通便作用,对缓解胆道的压力,减轻炎症极为有效。故胆宁片因治疗便秘效果显着,副作用少,使用安全而在临床广泛应用。
大黄的传说
谈到宫廷用药,人们总会想到人参、鹿茸、燕窝等高级补品,其实有一味人们熟知的泻下药也常被使用,它就是--大黄。
大黄在宫廷中的使用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有一位叫姚僧坦的名医,用单味大黄治好了梁元帝的心腹疾。在清宫医案中,大黄应用之广泛,炮制之讲究,剂量之斟酌,用法之多样,配伍之精当,堪称之最。从宫廷处方的档案证实,宫中上至皇帝、太后,下至宫女、太监,不论是花甲老人还是垂髫小儿,凡有里滞内存(积食),或实火血热,或瘀滞经闭等症状,御医在处方时常将大黄作为重要的药物。
据统计,大黄在清宫用药中列第8-10位,仅次于蜂蜜、灯心草、麦冬、神曲、山楂、麦芽、薄荷等药,成为一味“出将入相”的良药。
御医每为皇后、嫔妃、宫女治疗月经、月经衍期等,所开处方药中常用大黄。慈禧常服的“通经甘露丸”也有熟大黄成分。光绪33年,慈禧太后已经年逾古稀,御医们仍照用大黄不误。在清宫医案的脉案医方中,还记载清朝末代皇帝溥仪6岁时因病噩用过大黄;道光皇帝的七公主,5岁时发高烧血热未清,处方中的大黄用量竟达一两;光绪帝因患眩晕,御医张仲元以宣郁化滞之法医治,并用元明粉一钱(后煎),酒炙大黄一钱五分为引。
人们常说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剂量大小应依症施量,因人因症而不同。许多人只知道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其实用量得当,大黄还可以起到补益作用。我国古代名医张子和就曾说过:“阴虚则补之以大黄。”
虎杖传说
虎杖又名大虫杖、苦杖、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等,它以根茎入药,是壮族民间常用药。传统医学认为,虎杖性味苦、平,有祛风、利湿、破淤、通经的功用。壮族药方歌中有“黄连虎杖无娘藤,姜黄黄藤田基黄,清热解毒消炎好,服药数天即退黄”的说法。关于虎杖名称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些趣闻和传说。
虎杖的趣闻
鄞县(位于浙江)一位武尉叫耿梦得的,他的老婆患病,患的是“砂石淋”,小便刺痛,尿中有“砂石”,往小便盆小便时,砂石下落,剥剥有声。其实,这病就是尿路结石,中医称为“砂淋”、“淋证”“石淋”、“血淋”、“腰痛”、“肾积”……这位耿梦得的老婆用尽各种药方都不见效,偶然间,见到了一个药方子:将虎杖根拿来洗干净,捣碎,得一合(一升的十分之一左右),加入水五杯,煎成一杯,除去渣滓,然后放入少量的麝香、乳香一起研调,喝下,可治。一个晚上,病愈!
虎杖的传说
在四川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城郊大佛寺旁的石壁上,至今还清晰可见石壁上刻有的“虎溪”两个大字。据传这与孙思邈用虎杖为老虎治腿病相关。
相传这里曾山势险峻,林密草茂,生长着许多名贵药材。一天,孙思邈来到这里采药,忽听见呻吟之声不绝于耳。他急忙跨过山溪,却见对面岩石上有气无力地卧着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正眼巴巴地张望着他。孙思邈走上前去,蹲下身来。那虎便慢慢地将脚抬起,放在他的膝上。孙思邈一见这腿又红又肿,就急忙从药囊中掏出药来,捣碎,取山泉调好,一边敷在老虎腿上,一边又将这药喂老虎吃下。几天后老虎的腿病便霍然痊愈了。从此,这老虎与孙思邈形影不离,竟成了他的坐骑。孙思邈骑着它爬山涉水采药,如履平地。
治疗便秘
,
传说
相关帖子
•
红枣补血法
•
宫廷秘方--“玉女补乳酥”
•
眼睛健康知识:洋葱外皮煎水服
•
五饮食疗法减肥又治便秘
•
有效治疗便秘的食物有哪些(1)
•
中医治疗便秘的有效方法
•
治疗便秘小验方
•
牵牛子治疗便秘偏方几则
•
分型治疗便秘验方
•
气功文化先秦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岳光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