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明确区分精气与血气 推动中医学“气”实质研究的突破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明确区分精气与血气 推动中医学“气”实质研究的突破
[复制链接]
1789
|
2
|
2006-6-9 17: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明确区分精气与血气 推动中医学“气”实质研究的突破
2006-4-19 18:00:00
张笑波 赵宏杰(吉林市中医院132011)
潘谊国(吉林省通化县医院134100)
摘 要:“气” 是中医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概念。 “气”既表物质,又表功能的“气”的两义说,是目前有关“气”的这一概念最具有代表性、最流行的理解。两义说自身存在着多种不可调和的矛盾,贯彻“气”始终是一个物质的概念的观点,并且明确界定和区分精气神之“气”(简称精气)与气血之“气”(简称血气)能够完整的解决这个矛盾,而且对于整理、继承中医,对于创新、发展都意义重大。把气血之“气”,诠释为生理学的组织液,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以指纹图谱为手段,实施现代化、信息化的中医学的取象比类,并建立中医学的人体整体生命信息的模型,是一条极其现实可行的中医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气 实质 气血 精气神 中医现代化
“气”在中医学中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在《黄内经》中,“气”字的使用达到了2810次左右。然而,中医“气”的概念究竟是什么?至今仍没有一个严密而确切的定义。《中医学基础》教材一般将“气”概括为“物质之气”和“功能之气”。这种“气”既表物质,又表功能的“气”的两义说,是目前有关“气”的这一概念最具有代表性、最流行的理解。但是在八十年代初期,洪梦浒氏已经对气的这种“两义说”提出过异议。近来,瞿岳云、帅明华也在《略论中医学“气”的实质》一文中从多个角度论证了“两义说”的矛盾,并坚持认为“气”始终是一个物质的概念。[1]
笔者赞同“气”始终是一个物质的概念的观点,并且认为这个观点有助于解决“两义说”的矛盾,而解决“两义说”的矛盾关键,就在于区分精气神之“气”与气血之“气”。
一、气血之“气”
中医学认为:营卫与气血的关系营即血,卫即气。言卫与气、营与血之彼此互文者,见于《素》《灵》诸篇。而营卫气血之奥秘.直言不讳、一语道破者.无过越人、仲景。[2] 中医理论的气血和现代生理学的内环境(血液组织液)有着多得惊人的相似性,因此有多位学者把中医气血理论中气血的有形部分,从现代生理学意义上诠释为血液和组织液。
因此,气血之 “气”的有形部分,是现代生理学意义上的组织液。
二、精气神之“气”
杨玉辉在《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一文中对中医学的精气神有精辟的论述。现引述如下:
“中医学人体看成是形气神的统一体,并提出了关于人体本质存在的形气神理论。在对人体本质的认识上,中医学认为人体不仅有形体存在,而且还有气和神存在,三者缺一不可。《淮南子原道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是故圣人使人各处其位守其职,而不得相干也。故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处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灵枢天年篇》则更明确地指出:“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①形:在中医学中,形即形体,也就是有形可见、具有质感的物体。在人体中则包括了脏腑血脉、肌肤骨骼、脑髓五官、唾液涕泪等固体和液体构成。②气:气不仅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③神:神主要指人体的精神意识。”
“根据中医学的认识,人体的存在不仅需要形体作为其存在与活动的基础,而且需要气作为其生命活动的动力,同时更需要神作为其活动的主宰,人体在本质上是形气神三者的统一体。对人体来说,形气神三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形成活生生的人体存在。如果人体形气神三者的统一关系解体,形气神分离,人体也就死亡。”
“同时,中医学还进一步揭示了人体形气神三者之间的基础与主导关系。根据中医学的认识,在人体中,形是气的基础,气是神的基础;同时,神对气有主导作用,气对形有主导作用。现实的人体正是通过三者的这种基础与主导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三者出现了异常,导致形气神之间和谐统一关系的破坏,形气神不能维系其统一关系而分离,人体也就随之解体而死亡。” [3]
根据以上的内容,可以认为,精气神之“气”是无形的,是《庄子知北游》认为的“人之生,气之聚也”和《管子内业篇》认为的“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的那个气,当代哲学家张岱年说过:“中国哲学中所谓气,可以说是最细微、易最流动的物质,以气解释宇宙,即以最细微、最流动的物质为一切之根本”。[4]
孙广仁在《古代哲学的气化学说与中医学的气化理论》中指出,聚散是气的两种运动形式,可表现为气的两种不向的形态;当气聚时,它是有形的万物.表现为有、显;当气散时,它是无形的太虚,表现为无、隐。[5]
如果把中医学对人体形、气、神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与现代观念对人体物质、能量、信息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因此笔者认为:可以用现代观念的能量比附说明精气神之“气”。
三、明确区分精气神之“气”与气血之“气” 发展中医现代化
明确区分精气神之“气”与气血之“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每一个时代的中医学的发展都会充分吸收当时各个门类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在现当代同样如此。但是由于东西方科学文化的巨大差异,利用西方科学文化解读中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偏差。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必须重温本学科的经典,纠正对经典的种种误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明确界定和区分精气神之“气”与气血之“气”,将极大的有助于明确中医现代化的具体方向和目标。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道家、气功学、人体科学和气功科学的研究重点是精气神之“气”,中医学的研究重点是气血之“气”,尽管这些学科的基础都是气一元论,但是具体学科的研究侧重点还是不一样的。当代中医学完全可以把道家、气功学、人体科学和气功科学作为自己的基础学科,充分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丰富和发展自身。在道家、气功学、人体科学和气功科学对精气神之“气”的实质研究取得突破之前视之为重要的理论假说,主要用以解释和解读中医学。而对于气血之“气”,由于已经明确诠释成了生理学的组织液,因此也就可以根据中医气血理论和现代生理学、医学关于血液组织液的认识,以血液作为获取人体整体生命信息的目标和窗口,利用信息科学技术,以指纹图谱为手段,实施现代化、信息化的中医学的取象比类,并建立中医学的人体整体生命信息的模型。当代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同样给中医发展以启示,以上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一条极其现实可行的中医现代化之路,因而取得相应成绩也是意料之中的。[6] [7]
明确界定和区分精气神之“气”与气血之“气”以后,就可以准确而严谨的定义中医“气” 的概念。明确各种中医概念实质是中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医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气血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藏象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其实不过是将整体气血分割为局部的具体化。经络外络肢节,内通脏府,行气血,营阴阳,但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归根结底仍由气血所决定。阴阳五行学说是对气血藏象分析研究的理论工具。由于气血是物质的(有形的——笔者注),所以不但可以定性,同时可以定量,便于利用信息科学技术进行客观化研究,有利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也有利于实现中医现代化。[8] 气血还是藏象功能的物质基础。所以,这一成果对于整理、继承中医,对于创新、发展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瞿岳云、帅明华.略论中医学“气”的实质.[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4-7
[2] 徐江雁、高天旭.论营卫与气血、脏腑的关系. [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7(3):51-52
[3] 杨玉辉.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1:15-20
[4]余冬梅.中医之“气”的再认识. [J]江苏中医,2002(21)6:4-6
[5]孙广仁.古代哲学的气化学说与中医学的气化理论. [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5:1-4
[6]赵宏杰、张笑波.中医取象比类方法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 [J]中医药学刊,2005(7):
[7] 赵宏杰、张笑波.中医学与信息科学学科交叉的几个关键问题. [J]医学信息,2005(6):
[8]冯学中.气血论是中医理论体系核心之刍议. [J]山西中医,1996(3):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狂人
|
2006-6-9 21: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确区分精气与血气 推动中医学“气”实质研究的突破
乱七八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bonefzy
|
2014-11-26 10: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回帖。。。我来个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杏林杂谈
jlzhhj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