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休闲天地
›
杏林杂谈
›
[游记]走马大理--寻找段氏(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选中
篇:
置顶
|
[游记]走马大理--寻找段氏(下)
[复制链接]
791
|
0
|
2003-4-22 10:59:08
|
阅读模式
大理历史上曾有过著名的“宋挥玉斧”的故事。公元965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西蜀后,有人提议他进兵云南,他用一只玉斧沿地图上的大渡河一划,“自此以外,朕不取。”故事的真伪不去管它,大理国和宋朝的确以大渡河为界,相安无事了一百多年,并保持着谨慎而客气的往来。
因《天龙八部》而名扬四海的段誉(段和誉)在位四十余年,积极和宋交好,最后禅位于子,自己出家去了。另一位同样有名气段智兴(段兴智)则没那么好命。他因投降元朝而被封为“摩诃罗嵯”(大王),既没有出家为僧,也不可能传位于子了。
公元1253年,大理国亡。
大约是为了维持古城风貌,大理的建筑都不高,但偏重于实用,对仿古的追求并不十分明显,看上去有些凌乱。城中无流水,便少了一份洁净,地上的垃圾较多。不能怪环卫工人,他们往往刚将垃圾扫成一堆,风就来了,不但垃圾四散,偶尔还可以看到纸片碎屑当空飞舞。
段氏、段氏,我东张西望,企望能找到这个名字,突然跳入眼中的,是“总统兵马大元帅府”。绛红色的三开间门厅威严肃穆,挂着块牌子“大理博物馆”。一向对博物馆情有独钟,自然不会放过。
这一进去就是一阵狂喜,终于出现了,我的段氏。展厅里最显著的位置,挂着两张南诏和大理国的世系表,段氏二十二君的名字赫然在目!段正明、段正淳、段兴智、段和誉等熟悉的名字,一一映入眼帘。
随即又陷入深深地失望中。陈列的文物从石器时代到近代,从新石器到金佛像,记述了大理的兴废沧桑,独独没有任何和段氏有关的物件,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那张世系表。
表上有一个不属于段氏的名字--高升泰。这位“高先生”曾于1094年受禅即位,在位两年后还政于段氏。禅位于他的,是段正明,接受还政的,就是段正淳。金庸笔下的忠臣转眼就成了权臣,历史永远在风花雪月的背后露出血腥的狰狞面目。
沿着无人的花径转过回廊,来到一座小展厅。这里展示的,就是那位“总统兵马大元帅”杜文秀。
杜文秀,回族人,晚清秀才。1856年率众起义,建立大理政权,主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剪除贪污,出民水火”,历时十八年,一度控制了大部分云南地区,1872年被清兵所灭。
看他的黄袍,看他的金印,看刀枪剑戟,最后在他的遗书前停下。在清兵围城的最后时刻,他决定以一死换回大理百姓的性命,写下遗书交给秘书连夜带走后,服下毒药。他在书中表示死不足惜,唯惧全滇教胞骂他叛变,因为他被人强拉着在降书上按下手印。“人言可畏,人言可畏而已!”我突然仿佛听到了阮玲玉那惨痛的呼喊声。
杜文秀服下的毒药背后,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关于阴谋与背叛,爱情和死亡。郭沫若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一代名剧--《孔雀胆》。
他的死没有任何意义,清兵入城后,下令屠城,大理城血流成河。
我漫步于这座仿造皇宫的建筑中,幻想着那时的腥风血雨。义军在这里进行了殊死抵抗,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上都曾溅满鲜血,伏尸累累。今天,院内花木扶疏,凉风阵阵,寂寂无人。我闭上眼,用心聆听岁月深处的那声悲鸣。墙外,熙来攘往,红尘滚滚。
大理人过分崇佛轻儒,汉文字历史记载很少——
明灭元后,明太祖朱元璋在大理采取了两项措施:1、焚书。将大理文化典籍付之一炬;2、挖坟。挖掘削平元以前的坟墓——
明周能在中和镇的位置重修大理城——
南诏的羊苴咩城,大理国的大理城,近六百年的历史,还有段氏的身影,永远地消失在苍山洱海间。就算是死亡,也不能凝固一切。后人掘开地面,空无一物。
夜幕降临,风更大更盛,连灯火也似在飘摇。在传说与传说之间,上关依然长年起风。
我在一家店铺前立了很久,直到黑暗完全笼罩一切。停电了,我把披肩裹得更紧,慢慢走向旅店——大理城内的一处庭院。
所有的店铺都关上了门,行人不见踪影,只有烧烤摊的炭火还在闪烁。火光中,映出那间店铺的招牌——
段氏银器店。
回复
使用道具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悔悟卡
匿名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匿名
218.89.20.x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杏林杂谈
传统文化
会员之家
新闻中心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