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医理探源
›
[转] 伤寒经方大家的境界是怎样炼成的?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 伤寒经方大家的境界是怎样炼成的?
[复制链接]
704
|
1
|
2012-6-15 12: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转] 伤寒经方大家的境界是怎样炼成的?
張仲景寫出來的《傷寒雜病論》,我一直都覺得是值得背下來的書。為什麼我這樣說?因為那些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情報,它的結構很像一個我們現代人都知道的東西,就是電腦程式。《黃帝內經》也好,《傷寒論》、《湯液經法》也好,它那些片片段段的方劑跟診療的症候,會讓人覺得「它背後應該是有一個程式在跑的」,好像有一臺機器,會問你說你感覺哪裡怎麼樣,然後你回答,它就會跑:「怕熱還是怕冷?」選A,然後「喉嚨是痛還是不痛?」,再選B……像是有一個程式在跑似的,如今那一整套程式,太古時代的中醫那個最偉大的思路已經不存在了,只剩下情報的破片。仲景就在《傷寒雜病論》序裡面寫說:雖然我們不能拿這本書包醫所有的病,可是如果你們能夠「尋余所集」──如果你們能夠去細細推尋我找到的殘破片斷──「思過半矣」──其它的病,你們也會想通的。
果然,凡是把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整本書背到滾瓜爛熟的人,心中都會莫名奇妙的產生一種引力,它哪裡有空缺的地方,漸漸自己會把它填起來,慢慢開始在那個人的內心世界形成一套完整的醫術。
所以「背經典」在這種事情上面是蠻重要的,所以我常常說:我教《傷寒論》,講一大堆本草的藥理啦,某個病的病機啦……其實都不過是調味料,要誘使你願意看《傷寒論》的條文而已。真正進步最多的人,恐怕還是背書的人。如果《傷寒雜病論》你整本背下來的話,那醫術是醒著睡著隨時在進步的。
我說,學《傷寒》像玩數獨遊戲,數獨遊戲就是一個九宮格,有些格子有數字,有些格子空的,雖然空了那麼多的數字,可是你知道它的理法跟邏輯,漸漸可以推算出它缺的是什麼數字,你這樣玩個幾個鐘頭後,終究可以填滿。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就是一部數獨遊戲,你可以不用去理解它,就把它整本背下來,然後你就會發現它的很多方劑有些微妙的差異啊:這個方和那個方,剛好就只差一兩白芍藥啊,那這個方跟那個方治的病症又有一些差別啊,那麼,一兩白芍藥在幹嘛,你就知道啦。那等到你看另外一個方,剛好只有芍藥跟甘草兩味藥,那你已經知道芍藥在幹嘛了,你把那個藥方減去芍藥,那麼甘草在幹嘛,你不就知道了嗎?……就這樣它條文與條文間會彼此呼應、彼此對話,這樣,上古的本草學的功夫就會在這個理路裡面練成,一味藥要幹什麼,如果你真的背到滾瓜爛熟的話,你睡著醒著都會在推敲這些問題,這種自然形成的拉力,會迫使一個人的醫術日以千里的進步。
我常常在說,學醫最開始的教科書,當然要用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像你們的學長姊,他們雖然學醫才很短的時間,可是他們在家裡幫家人治什麼感冒那種病,出手比外面開業的中醫還醫得好啊。才短短學這麼幾個月的時間,出手治這種西醫口中的絕症「病毒性疾病」,怎麼比外面的中西醫都還看得好呢?就是一年功力抵十年二十年苦修啊,《傷寒論》就是這種神奇的經典,放到今天已經一千七百年了,它的東西完全沒有褪色,它為什麼沒有褪色?因為它是一個程式,它不是一個僵死的東西,或許有一天,當人類進化成有二十條正經脈的時候,它就變成過時的東西,但是人類現在仍是正經十二條,一千七百年前的人是這樣,一千七百年後的人還是這樣,只要你這個硬體沒有換,你的軟體就不用換,所以當病毒進來了,癌症進來了,它在你的身體裡面下一些亂七八糟的指令,它指令整個的排列組合,你有一套解毒程式在那邊,所以堅持要用《傷寒雜病論》的方子的老醫生都認為說:《傷寒雜病論》裡面的的方,決不只是拿來醫感冒,而是醫萬病。因為當他們整本書熟透之後,會覺得可以醫萬病。
那這個數獨遊戲有多難呢?一般數獨遊戲九格乘九格,我們就已經覺得很傷腦筋了對不對?那《傷寒雜病論》的數獨遊戲大概是二百五十格乘二百八十格之類的吧?所以有一位日本醫生說:「如果你要我到荒島去當魯賓遜,只給我一樣東西打發時間的話,拜託你讓我帶一本《傷寒論》去,這樣我到死都覺得很有樂趣。」
我們的人生不夠長,要去修行《傷寒論》中的學問,即使能夠日進千里的進步,可能都沒有辦法在死前把它玩透、拼湊回當初那個最精髓的完整程式。但是,多活一天,多究一天,就會感到有賺到。
然而,學這個科目,最討厭的是什麼?就是學一大堆有的沒的,把那個程式搞壞掉。因為《傷寒論》和《黃帝內經》還算是同一個系統裡面掉出來的情報,那還可以一起拿來拼裝;最怕的就是一推拼圖裡面還摻了幾片別的拼圖,結果就不管你怎麼拼都是錯的,然後花無窮心力在那邊除錯,不斷地做這種事情,醫術就毀掉了。
所以往往那種基本教義派的經方派,非常討厭其它派別的醫術和理論,因為如果它們混進去的話,醫術會產生一個很糟糕的程式上面的糾纏跟崩潰,會有這種醫術的解體現象。
2,包识生的主张以《内经》的气味厚薄阴阳等理论来分析经方的效能
对经方的研究,是包识生学术中较突出者。 他强调经方的整体效应,反对以“本草之主治,强合经方之主治”。主张以《内经》的气味厚薄阴阳等理论来分析经方的效能。他强调经方的严谨性, 认为:“药味之增减,分量之轻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反对医者临床处方,任意填写。他说:“《伤寒论》一百十三方, 《杂病论》一百四十三方,统称之为经方,乃仲圣所著,为方书之鼻祖,功效奇著,迥非后人所作时方可与此论,数千年来,习医者莫不奉为金科玉律,其采用药品,虽取材于《本经》,然间亦有为《本经》所未录者,且其性格又自成一家,治病效能,往往与《本经》药性不符,个药经配成方剂,施之于病,效捷如影响, 其分量更神妙不可思议。如桂枝汤治有汗中风之太阳病也,加重芍药则变为治腹痛下利之太阴病矣。加桂则治奔豚病矣,加芍、饴则为补中之品, 加芍、黄则为攻腐之方。又如四逆加重姜、附,则变为通脉,去甘草则为干姜附子汤异,药味之增减,分量之轻重,差之毫厘,失之 千里,诚神乎其神矣。后世方书,多有不注分两者,医生临证处方,亦任意填写,药肆售药,更轻重不符,如大承气汤,本四黄八朴五枳三芒,时俗竟有用六分川朴、钱半枳实、三钱玄明粉、二钱大黄,而敢大夸其口曰:今日某姓病,某用大承气矣。其实调胃之不若也。桂枝汤本芍、桂同等,乃有已用白芍三钱,复用桂枝三分者,愈病乎?增病乎?有今之所谓读仲景书、用经方者,大黄、石膏、黄芪、潞党、附子、干姜,竟有用二三两,而至于一二斤者,请问古戥如是乎?古方如是乎?人乎?兽乎?是故一则不及,胆小如鼠, 一则太过,心狠如狼,呜乎!草菅人命,谁之过欤?吾中医药之退化,有江河日下之势者,未始非若辈有以致之也!”
包识生认为经方自有经方的妙用, 其主治与《神农本草经》不同,不能以本草论经方。他说:“《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其药味只八十八种,最常用者,不过十分只二三,治疗各证, 不以《本草》主治为范围,而以《内经》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 少火生气,寥寥百数十字,包含诸方之效能,合以本草温平寒热四气之作用,及气血藏府攻补升降各主药,错综变化,可统治百病。若以本草之主治,证之经方,则不帝张冠李戴,风马牛不相及矣。 故医者当知经方自有经方之妙用,散见于《伤寒杂病论》之间,万不可以《本草》之主治,强合经方之主治也。”
包识生将《伤寒论》方分类研究,认为有主方、单方、偶方、复方、合方、加减方以及六经方、六淫方、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方等,这对理解经方是很有启发的。
主方:“伤寒之主方,概列之为十六种,其宗旨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字定之。夫病证多端,治法不一,揆其诀要, 莫不以此八字为纲领。”此十六方为芍药甘草汤、麻黄汤、陷胸汤、真武汤、桂枝甘草汤、越婢汤、泻心汤、白虎汤、桂枝汤、承气汤、四逆汤、五苓散、柴胡汤、抵当汤、理中汤、栀子豉汤。
单方:“内服凡八,外用凡二,皆一味也。凡不用甘草、枣、蜜等和缓其性,单刀直入,功力尤专”。此十方为:甘草汤、文蛤散、烧 散、一物瓜蒂汤,皂荚丸、 黎勒散、鸡屎白散、红蓝花酒、蜜煎导丸、猪胆汁方。有八方虽有甘草,但不过取和味而已,与单方近似。八方为: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 大黄甘草汤、甘草麻黄汤、藜芦甘草汤、桔梗汤、紫参汤。包识生认为:“伤寒诸方与杂病有异,杂病见病治病,用甘草者不多; 伤寒则有阴阳变化,多有甘草加入也”。
偶方:“或一方一性,或一方二性,得甘草之缓和,则二药之功力不致各走极端,合成一气,无先后缓急之弊,如军旅之有司合,或合力攻邪,或分头击敌,战无不胜,病无不治矣”。偶方有十四方:四逆汤,调胃承气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栀子甘草豉汤、 半夏散及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杏子汤、甘草粉蜜汤、甘麦大枣汤。赤石脂禹余粮汤、瓜蒂散。苦酒汤、猪肤汤、桃花汤。
复方:“奇方偶方之外,又有复方。奇方,单味也;偶方,双味也;复方,多味也。然药虽多唯,而其方药同一功效者, 亦可称单方。药虽多味,而其方药只二种功效者,亦复方之类也。按复方不论药味之多少,必具有三种以上之功效者,亦可称为复方也。 但伤寒之复方少,杂病之复方多”。包氏所分的复方为:桂枝汤、越婢汤、真武汤、小青龙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小柴胡汤、 大承气汤、大陷胸丸、乌梅丸、麻黄升麻汤。
合方:病有并病,方有合方。“合方乃治并病者也,加减方治兼病者也”。方有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加减方:即《伤寒论》中有加减变化的方剂。如芍药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汤、柴胡汤、麻黄汤、越婢汤、承气汤、抵当汤、陷胸汤、泻心汤、四逆汤、理中汤、真武汤、白虎汤、五苓散、栀子豉汤。
六经方:“太阳为寒水之经,证治在寒水二字,寒为太阳之主证,恶寒是也,太阳之证罢不罢,以恶寒不恶寒定之,太阳之补与攻,以汗出不汗出定之,如恶寒而无汗,治以青龙发汗, 如其恶寒而有汗,治以真武止汗,汗即水也,故曰太阳为寒水之经,此说实足证吾中医学术之简要且确切也”。大青龙汤(统治风寒伤表表实之方),桂枝汤(中风有汗表虚),桂二婢一汤(伤寒有汗表虚),葛根汤(中风无汗表实),麻黄汤(伤寒无汗表实),真武汤(统治风寒伤表表虚之方),桂枝甘草汤在(有汗阳虚),芍药甘草汤(有汗阴虚),五苓散(口渴阳实),栀子豉汤(心烦阴虚)。少阳居颊颈胁筋骨,故脉证亦以此为范围。寒多热少,当从表解, 用小柴胡汤,热多寒少,当从里解,用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之虚者当与桂枝汤,大柴胡汤之虚者当与建中汤。阳明居面胸腹肌肉,以燥为主证,阳明里证有四种,即气血水火是也。四证皆以肃杀攻下为主。承气汤(燥热伤气),抵当(燥热伤血),陷胸(燥热伤肺,肺水内停),泻心汤(燥热伤心,心火内结),阳明之虚实, 四逆(阳亡),理中汤(阳虚),吴茱萸汤(阴格),猪苓汤(阴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loavpca99
|
2015-9-21 15: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LZ帖子不给力,勉强给回复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如心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