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尊生保健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什么意思?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206
|
0
|
2019-8-27 22: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应用了古汉语当中互辞的修辞方法,需“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即上下两句,看似各说两件事,互不相干,实则前后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理解时,要综合双方,不能偏执一句,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此句即言应当根据四时调理阴阳,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于文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语,大家可能不太好理解:春夏阳气旺盛,反倒要“养阳”;秋冬阴气渐长,反倒要“养阴”,似乎有悖阴阳平衡的养生大道。
其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应用了古汉语当中互辞的修辞方法,互辞需“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即上下两句,看似各说两件事,互不相干,实则前后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理解时,要综合双方,不能偏执一句,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上文言春夏,下文说秋冬,春夏秋冬皆备;上文言养阳,下文说养阴,养阳养阴皆备。并非春夏只养阳不养阴,秋冬只养阴不养阳。单独把春夏合并,秋冬并列,把春夏与秋冬割裂开来理解,是错误的。这句话实际是说,应当根据四时调理阴阳,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正如《灵枢.本神论》所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春夏之季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此时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一方面应该适当晚睡早起,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进食大葱、生姜、豆芽、秧苗尖等舒展阳气的食品,心态上宜开朗外向,使阳气顺应季节、天气变化以生发调达。夏季不恣意贪凉饮冷,避免人体阳气过分消耗。另一方面,阴阳互根,阳气生发,必须有阴液的补充才能够使身体的阳气、阴津在较高水平上维持平衡。在酷暑炎热之时,也应阴居避暑热,保护阴津,防过汗伤液。增加饮水,多吃些滋阴生津的蔬菜瓜果,来适应阳气的生发,为阳气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
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万物都趋于收藏状态。一方面,此季节应以食物来填补阴精,使阴精积蓄,培补肾元,骨健髓充,元神得养,也是对夏季损伤阴精的补充。另一方面,更应固护阳气。起居上应早睡,与日出同起,防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保护消减的阳气,使阳气不至外泄。同时适应阴气渐长的特点,增加羊肉、韭菜、干姜、肉桂等温阳食品。心态上应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以求阳与阴配,使得阳气在较低水平上与阴液相平衡。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是中医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调节阴阳,追求生命平衡之真的完美概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古科技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