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复制链接]
糖糖 | 2004-10-31 23: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请问您,事业与职业有何分别?
儒释道 | 2004-11-1 12: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事业 是一辈子的事情,比较难以更换
职业 相对来说比较短暂,可以更换
有【职业介绍所】
但是没有【事业介绍所】
糖糖 | 2004-11-1 16: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01 05:01pm 第 4 次编辑]

    【会引起刀兵劫,主要是人的杀业深重,许多生命,因食肉而被残杀之时,皆生起怨恨的瞋心。食肉,不仅枉断许多,无辜的有情生命,而更影响了天地的祥和之气,使得世间,到处充满暴戾之气。因而日久累积下来,早已积聚,形成一股非常强大的业力,才会为这世间,招致刀兵劫的祸根。「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网站摘要
    「殺业深重,怨氣沖天,暴厲蓄積,起為災疫,掀動刀兵」
                     涅槃经‧节录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不听食肉?」「夫食肉者,断大慈种。」
                  
              楞伽经‧遮禁食肉品‧节录
    「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形起识,深味着故,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不应食肉。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多恶梦故,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令饮食无节故」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节录
    「大慧!食肉之人,众生见之,悉皆惊怖,修慈心者,云何食肉?为护命故,悉皆走避。食肉之人,亦复如是,是故菩萨,为修慈行,不应食肉。大慧!夫食肉者,身体臭秽,恶名流布,贤圣善人,不用亲狎,是故菩萨,不应食肉。大慧!夫血肉者,众仙所弃,群圣不食,以慈愍故,不应食肉。大慧!若我弟子,食啖于肉,令诸世人,悉怀讥谤,而作是言:云何沙门,修净行人,弃舍天仙,所食之味,食肉满腹,游行世间,令诸众生,悉怀惊怖,坏清净行,失沙门道?大慧!诸善男女,或住慈心,或持咒术,或求解脱,或趣大乘,以食肉故,一切障碍,不得成就,是故菩萨,欲利自他,不应食肉。大慧!夫食肉者,诸天远离,口气常臭,睡梦不安,觉已忧悚,夜叉恶鬼,夺其精气,心多惊怖,食不知足,增长疾病,易生疮癣,恒被诸虫,之所唼食,不能于食,深生厌离。大慧!肉非美好,肉不清净,生诸罪恶,败诸功德,诸仙圣人,之所弃舍,云何而许,弟子食耶?若言许食,此人谤我!大慧!净美食者,应知则是,粗米、粟米、大小麦、豆酥油如是等类,此是过去,诸佛所许,我所称说。大慧!夫食肉者,有如是等,无量过失,断而不食,获大功德。凡愚不知,如是损益,是故我今,为汝开演,凡是肉者,悉不应食。大慧!世间贪着肉味,于人身肉,尚取食之,况于鸟兽,有不食者,以贪味故,广设方便,置罗网罟,处处安施,水陆飞行,皆被杀害,世复有人,心无慈愍,专行惨暴,犹如罗刹,若见众生,其身充盛,便生肉想,言此可食。大慧!我于诸处,说遮十种、许三种者,是渐禁断,令其修学。今此经中,自死他杀,凡是肉者,一切悉断。大慧!我不曾许,弟子食肉,亦不现许,亦不当许。大慧!凡是肉食,于出家人,悉是不净。大慧!若有痴人,谤言如来,听许食肉,亦自食者,当知是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不饶益处。 」
   http://vip.6to23.com/shanshu/fangsheng/xuefoyusushi.htm#a07

糖糖 | 2004-11-1 18: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01 08:22pm 第 2 次编辑]

    学士中医学系
http://pbcm.cmu.edu.tw/index.htm
   这是台湾的专办中医考试网
        明师中医
http://means.k4.com.tw/body.htm
       中国医学网
http://www.cc.ntut.edu.tw/~wwwcms/link.htm
糖糖 | 2004-11-1 20: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01 08:10pm 第 2 次编辑]

     这样的好处,您觉得有何观感?
这是台湾
http://means.k4.com.tw/book/学中医有什么好处.htm
  学中医有什么好处
1.中医师是人人称羡的职业。
2.中医师收入高。
3.中医师的社会地位高。《到处都争聘,月薪12~18万,愈老愈值钱》
4.中医师可以济世救人。
5.中医师愈老愈值钱。
6.学中医可以自我保健。
7.学中医可以照顾家人。
8.培养第二专长。
9.中医师特考及格,可至中医研究所深造硕博士。
10.中医的未来将愈来愈热门。
11.全世界只有台湾和大陆有中医专业人才没有WTO的世界人才冲击。
12.中医的产业环境正开始扩大经济规模。
13.生物科技产业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医学。
14.未来财经界、新闻媒体...各种行业均须了解中医。
15.全台湾只有三、四千位中医师,各地中医院所都缺人,均以高薪抢人。
16.每年的新科中医师只有约三百人,依此速度,一二十年都不会饱和(西医约有三万人)。
糖糖 | 2004-11-1 21: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01 09:24pm 第 3 次编辑]

              谈李时珍的药学贡献及医学(续)
           中医学说学理学会理事长 杨维杰医师
                           前 言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晚号濒湖。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1518年,卒于1593年,享年75岁。
      李时珍不仅是药物学家,亦是医中之圣,《本草纲目》集药物之大成,乃一八九二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费廿七年时间撰成,全书近两百万字,造福世人,李时珍不仅是十六世纪伟大医学家,在植物学研究方面,亦为世界先驱。
                二、用药辨证的整体观
     人体脏腑经络整体相关,不能割裂,生病亦不能片面对待,必需整体考察,人体除内部密切相关外,与外在自然亦密切相关,必需把天地人三才一体的统一思考。李时珍在这方面的思维可体现在二个方面:
     (一)天人合一。李时珍继承了《内经》提出的“天人相应”的医学  
     在用药方面,李氏提倡随时气规律,以顺应自然。他说:“凡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时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长夏宜加甘苦辛阳之药人参、白朮、苍朮、黄柏之类以顺化成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知柏、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此一用药法象,从人身为一小宇宙,与自然界大宇宙相通着眼,透过气体升降以符合生长化收藏之自然生机。

    (二)辨证论治。李时珍认为治病须“得病情而中的”。也就是说要四诊合参,全面地辨识病症,确立治法、因病处方。例如疗“泻”证,根据病情,分为肾泻、水泻、寒泻等。并举出病例,对肾泻用骨碎补、猪腰以补肾止泻;水泻用小续命汤以升阳止泻;寒泻用蜡匮巴豆丸以逐寒止泻。治健忘立足于心虚,需注意兼痰、兼火之辨。对于用药从全面出发,但又有其特点。例如治虚,中老年阳虚健忘用淫羊藿;思虑伤脾之健忘用龙眼;补肾止忘用玄参;养血安神定志用丹参、当归、地黄。此外治实,黄连“降心火,令人不忘”,牛黄是“除痰热健忘”;木通则是“通利诸经脉壅塞寒热之气,令人不忘。”
     其治疗口腔病除了重视五脏六腑与口腔局部在病理上的相互关系外,并且注重六淫外邪、饮食、药物等因素对口腔的直接损害。总之,李时珍在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都蕴含着这种整体思想。特别是李氏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以脏腑病理机制作为依据,切合临床的实际运用对有关方剂进行释义阐述,从而充实的脏腑辨证用药的内容。
     三、执常知变的常变观。李时珍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绝对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他们。他以水为例说:“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味,随之变迁,此乃天地之气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
     他又看因自然界时间的推移、地域的不ㄧ,药物的性质也在不断更換。他非常赞佩李东垣的“随证用药”法则,妙在配合得宜,药病相对……”。他很佩服张元素之“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的见解。盛赞张氏,称张氏“深阐轩歧秘奥,参悟天人幽微,言古方新病不相能,自成家法”。
     李氏再论述药物的升降性质时说:“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其性然也”。此言其常。“而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饮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此言其变。例如香附加工炮制,其用变化如神。“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便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他认为“升降在物,亦在人也。”给后人很大的启示。
     李时珍治病常根据病人体质和病情用药。同一药物,由于地区和体质不同,以及古今之异,其用亦殊。例如他说:“乌、附毒药,非危病不用,而补药中少加引导,其功甚捷。有人才服钱匕,即发燥不堪,而昔人补剂,用为常药,岂古今运气不同耶”?又如黄连,“李当之本草,为取蜀郡黄肥而坚者为善。中古以沣州者为胜,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如此”。又如忍冬,“昔人称其治风除胀、解痢逐尸为要药,而后世不复知用;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而昔人并未言及,乃古今之理,万变不同,未可一辙论也。”李时珍即能这样灵活的看待药物与人体及时空关系,洵属不易。
    李氏治法亦灵活多变,除内治外,还有外治法。而且因病制剂,剂型丰富多彩,再再体现了执常知变的常变观。
     四、重视脾胃之后天观。李时珍论脏腑生理病理,甚为重视脾胃在人体的后天作用,他非常服膺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其有关脾胃的论点主要从:
     1.脾胃为元气之根:“人之水谷入于胃,受中焦湿热熏蒸,游溢精气,日化为红,散布脏腑经络,视为营血,此造化自然之微妙也”(见“红麦曲 ”条)。他强调脾胃与元气关系密切,指出:“脾乃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见“莲藕”条)。说明了人体的元气有赖于脾胃之滋生,脾胃生理功能正常,则人体元气得其滋养而充实。
      2.脾位为升降之枢,李东垣一再强调升发脾胃之气的重要,李时珍十分推崇,他说“脾者黄宫,所以交媾水火,会合木金者也”(见“莲藕”条)。人体气机上下升降运动正常,有赖于脾胃中土的功能协调。若脾胃受伤则升降功能失常,如“饥饱劳役,内伤元气,清阳陷遏,不能上升”(见“升麻”条),就会影响全身而生它病,以致“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
    用药强调脾胃的升发,如“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素弱,元气虚馁,乃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见“升麻”条)。以升阳提气之品治疗,则“觉清气上行,胸膈爽快,手足和暖,头目清明,神采迅速,诸证如扫”(见“升麻”条)。他在临床上亦极重视升发脾胃之气,如治一人素嗜饮酒,值寒冬哭母而爰冷,因病寒中,食无姜蒜,则难入口,李时珍用四君子汤加升麻、葛根、黄耆、苍朮煎服升发脾胃清阳而奏效(见“升麻”条)。
      此外他在“补骨脂”条下说:“若肾气虚弱,则阳气衰劣,不能熏蒸脾胃。脾胃气寒,令人胸膈痞塞,不进饮食,迟于运化,或腹胁虚胀,或哎吐痰延,或肠鸣泄泻。譬如鼎釜中之物,无火力,虽中日不熟,何能消化”这里申述了脾胃喜暖的特性,也指出了后天脾胃与先天肾脏的关系,指出肾阳熏蒸脾胃消化的关键。 总之,李时珍强调脾胃之元气之根,指出脾胃升降枢机的重要作用,对脾胃学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充实及贡献。
      五、解析药脉的象数观。观物取像及取模拟像的思维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学的脏腑学说及治疗方药各个方面。在中药方面“取模拟像”及“观物取像”是了解药性、组织方剂药物的重要原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分类,以水部为第一部,以水为其书中一千八百九十七味药中的第一味,成为群龙之首。
      李时珍在水火土部之目录中皆以卦象直接形喻水火土之重要及作用,例如水部目录“水者、坎之象也,其文横则符 ,纵则 。其体纯阴,其用纯阳”。在火部目录,李时珍说“火者南方之行,其文横则 ,直则为火字,炎上之象也”。在土部目录李时珍说“土者五行之主,坤之体也”。
     在石部李氏说丹砂“生于炎方,禀离火之气而成,体阳而用阴,故外显丹色而内含真汞。其气不热而寒,离中有阴也”。在草部他说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这其中的“禀离火之气”,“离中有阴”,“色兼坤离”都直接引用了经卦。
      在《濒湖脉学》中,李时珍对几个主要脉象以经卦做了解说,如“浮脉法天,有轻清向上之象。在卦为干,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缓脉在卦为坤,在时为四季,在人为脾”。“弦脉在卦为震,在时为春,在人为肝。
     六、中和观及命门学说。李时珍看用药要掌握分寸,用量不可过,也不可及,要恰到好处,这就要有一定的法度。在用药方面必须严格掌握不同药物份量和比例。除前述随季节而有一定比例,随病情体质而有轻重外,也要注意物极必反及相互转化之理。例如在“葶苈”条,李时珍指出“肺中水气满急者,非此不能除。但水去则止,不可过剂尔。既不久服,何至杀人?云大戟去水,葶苈愈胀,用之不节,乃反成病。亦在用之有节”。
      说葶苈不可久服,就不至于杀人,重点在于用之有节。又如对泽泻能明目或昏目,他说“泽泻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耳明目之功。若久服,则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阴潜耗,安得不目昏耶?对于泽泻令人有子或无子,他说:“盖泽泻同补药,能逐下焦湿热邪垢,邪气既去,阴强海静,谓之有子可也;若久服则肾气大泄,血海反寒,谓之无子可也。所以读书不可执一”。都是说明用药要有节度。
     李时珍看煎药亦有法度,合理煎药,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他强调煎药时“如剂多水少则药味不出。剂少水多,又煎耗药力也。凡煎药并忌铜铁铁器,宜用银器瓦罐,洗净封固,令小心看守,需识火侯,不可太过不及。……若发汗药,必用紧火,热服。攻下药,亦有紧火煎熟下硝黄而煎,温服。补中药,宜慢水,温服。阴寒急病,亦宜紧火急煎服之。又有阴寒烦躁即暑月伏阴在内者,以水中沉冷服。”不同功用药物要采不同煎法。以发挥最佳效果,但总以合乎一定法度为要。
     太极模式,是中医有关命门学说的依据,内经、难经虽早有命门一词,但自理学倡导太极学说以来,医家亦在人体寻找人身之阴阳,名医遂一一倡导新说,对命门学说另做新解,有些虽未明指命门即为人身之太极,但其所论,亦与周易之太极之模式相暗和。
     命门之说,李时珍先于张介宾、赵献可论及,当系受到太极学说之影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了命门有形之学说,他说:三焦者,元气之别使;命门者三焦之本原,盖一以体名,一以用名。其体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七节之旁,两肾之间,两系着脊,下通两肾,上通心肺,贯属于脑,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本草纲目》卷三十)。

                 小 结
     李时珍在其著作中除蕴有阴阳观、整体观、常变观、中和观、象数观、命门学说、后天脾胃学说等易学思想外,其对药物的分类方法,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具有相当高水平。其中植物药的分类关系等因素,综合分析、归纳比较而制定出来。对矿物药,《本草纲目》也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在《纲目》中还收集记载了不少简易实用得单验方药。其《濒湖脉学》系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撷取各家论脉之精华,编成歌诀,并将其父李言闻《四言举要》附之于后。由博返约,论脉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易通易学。这些也都合乎易经之“简易”的原则。
    《本草纲目》的问世,是药物成就的重要里程碑,他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大量古代文献及医药家在药物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药物理论,因《本草纲目》的收录记载,使某些佚书的数据得以保存下来。丰富了药物学的内容,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卓越的贡献。《本草纲目》是当时最完备的一部药物代表作。医家汪昂曾说:“古今着本草者,无虑数百家,其中精且详者,莫如李氏纲目,考究渊博,指示周明,所以嘉惠斯人之心,良云切至”(《本草备要.自序》)。
    《本草纲目》不只是对药物学作了详细丰富记载,并且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防治等也多有论述。此时还综合了大量科学数据,在植物学、矿物学、物理学、以及天文学、气象学等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论述,足以说明《本草纲目》在自然科学的许多学科都有重大贡献,充实了世界科学宝库。
     因李时珍易学思想的影响,其以卦喻药的方法也被陈修园、唐宗海等继承发挥,其对药法的分类法也被后世本草编著者援用。其命门学说对张介宾、赵献可也都有相当启发,为后世温补之法大大开拓了视野,总之,李时珍授易入医,对医学的贡献是很大。
糖糖 | 2004-11-1 21: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01 09:28pm 第 3 次编辑]

     搜集中医的网页至此,让我有一种感慨:「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已了,深自误哉!」
糖糖 | 2004-11-1 21:4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考试对中医的影响
  http://bbs.hkhf.com/topic.asp?topic_id=5264&forum_id=61&cat_id=24
糖糖 | 2004-11-1 22: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糖糖在 2004/11/01 11:14pm 第 1 次编辑]

      中国中医药信息网
   http://www.cintcm.ac.cn/
   
     中医药文县整理系统
  http://wall.cintcm.ac.cn/webdkrh1/
糖糖 | 2004-11-2 09: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的一点感慨——兼与瑜萱女士讨论

     我能告诉您:中国中药药论坛之医理探源单元,内容很多元,因为如此,是非也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