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养生
中医
疾病
方药
针灸
古籍
论坛
BBS
公告
搜索
搜索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临床经验
理论探讨
中医文化
新闻动态
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传染病
肿瘤
医案
中药
方剂
经典类
方剂类
各家类
五官类
四诊类
针灸类
外科类
妇儿类
医案类
养生类
现代类
本版
帖子
用户
大医精诚网
»
论坛
›
中医论坛
›
临床经验
›
医药杂家赵学敏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医药杂家赵学敏
[复制链接]
1574
|
0
|
2003-3-9 18: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医药杂家赵学敏
--------------------------------------------------------------------------------
在中国医学史上,可以列举出许多在各个专门领域卓有成就的医药大家,可是,还很难找到一位象清代赵学敏这样奇特的医药杂家。说他是杂家,是因为他在医药方面的兴趣相当地广泛,所取得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他不仅对医药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钻研甚深,而且对世人不屑一顾的走方医也倍感兴趣。他勤于著述,曾写过医药书12种。现仅存赵氏的《串雅》和《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了众多民间医药经验,揭开了民间走方医神秘的帷幕。赵学敏广博的阅历为中国医学史填补了一方空白,留下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赵学敏是怎样成为一位医药杂家的呢?“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里也有一段感人的经历。
赵学敏,字恕轩,号依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约生活于1719年至>1805年,正是康乾盛世。他的父亲晚年得二子,长子即赵学敏,次子赵学楷。出于济世利人的目的,赵父让学敏习儒,学楷习医。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镜,他们的父亲在养素园收藏了许多医书,又专门开辟了一块土地作为栽药圃。这弟兄两个自幼一年四季吃住在园中,接受儒学和医学教育。赵学敏虽然被指定去学儒,但他的兴趣却集中在医药方面。他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对天文、历法、医药、卜算、方技之类的书籍也多有涉猎。闲暇的时候,他和他弟弟就以默画针灸铜人图作为游戏。学习医药知识对这哥俩来说,完全是一种乐趣。
酷爱读书的赵学敏,自称有“书癖”。他看书时整个心思到了入迷的程度,要是有所心得,就高兴得忘了疲倦。遇到有用的资料,他就抄下来,藏进书箱。久而久之,箱子满了,他就把这些资料捆起来,藏入书阁,到后来竟积累了几千卷的医药资料。他白天看一整天的书,兴犹未尽,晚上又挑灯苦读。这样玩命的学习,当然也使父母为他的健康担心。因为怕遭到父母的呵斥和禁止夜读,赵学敏就偷偷地躲在蚊帐里看书,把灯光遮掩起来,看书到深夜。油灯的煤烟不断地熏燎,后来竟把翠色的蚊帐都熏成了黑色。长期的过度用目,损坏了他的眼晴。乾隆丙子(1756年),他患了眼疾,几乎失明。经过六个月闭目养息,才算保住了眼睛。但他眼睛刚好,就凭借亲身的体会,写下了一本眼科专著《囊露集》。赵学敏对他这本眼科书甚是得意,认为可以超过前人所有的眼科书,只可惜这本书最后并没有流传下来。
数十年的积累,使赵学敏在很多方面有所建树。乾隆庚寅(1770年),赵学敏初步完成了他个人的一套丛书,名为《利济十二种》,这套书共有100卷,含>12种医药书。这些医药书包括方书、本草、养生、祝由、眼科、炼丹及民间走方医疗法等多方面的内容。丛书子目的名称是:
《医林集腋》 十六卷
《养素园传信方》 六卷
《祝由录验》 四卷 《囊露集》 四卷
《本草话》 三十二卷 《串雅》 八卷
《花药小名录》 四卷 《升降秘要》 二卷
《摄生闲览》 四卷 《药性元解》 四卷
《奇药备考》 六卷 《本草纲目拾遗》 十卷
>令人遗憾的是这十二种医药书只有二种流传下来。这两部书就是在医药史上占有颇为重要地位的《串雅》和《本草纲目拾遗》。
《串雅》是一部奇书,它揭开了铃医(即走方医)的千古之秘。在我国医学发展过程中,很早就有一类走方医,他们不固定在某些地方行医,而是四处游走,为人治病。
古代对走方医又称之为草医、草泽医、走方郎中、铃医等。“铃医”一名是取他们手持一个振摇可发响声、借此招徕病家的“虎撑”(环状的铃)。这些铃医游食江湖,治病卖药。多数铃医虽挟一技之长,但却经常干些坑蒙拐编的勾当,所以被世人瞧不起,视如乞丐。赵学敏却不然,他认为有些走方医是有种种劣迹陋习,但也有的走方医所用的治疗方法的确“颇有奥理,不悖于古,而利于今”。走方医中用截(单方重剂截阻病邪)、顶(涌吐)、串(泻下)、禁(禁咒)等方法治病,简单易行,有时会取得神奇的疗效。但他们内部绝对保守秘密,相戒决不外传。
赵学敏在治学上从不带成见。他趁他的一位以走方医为业的宗兄赵柏云倦游归家的良机,和他讨论了许多为医之道。并把他介绍的治疗经验记录下来。编成《串雅》一书,这是历史上第一部有关走方医的专著。在这部书中,赵学敏次第记录了走方医常用的内治、外治、杂治、顶药、串药、禁药、奇药、针法、灸法、贴法、熏法、洗法、吸法、取虫等等治病手段,又介绍了有关药物伪品、法制、食品、杂品等情况。其中揭示了走方医所用的简便治法和药物炮制、作伪的内幕。这些资料的披露,不仅为研究走方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也为中医药学提供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
现存的赵学敏本草著作只有《本草纲目拾遗》一种,此书是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之不足。《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本草学的集大成之作,载药达1892种,其中属李时珍新增补的药物就有374种。自《本草纲目》成书以后,到赵学敏时又历200余年,这>200年间民间的医药知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很有必要进行收集整理。赵学敏广泛收集各种文献中的药物资料,又长期采访各地的用药品种和用药经验,在此基础上,赵氏编成了著名的《本草纲目拾遗》。
该书为>10卷,卷前首列“正误”,纠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错误达数十条。例如:《本草纲目》的药物分类无藤部,某些藤类的药被归人蔓部。赵学敏则认为:“不知木本为藤,草本为蔓,不容牵混。”因此,他另外设了藤部。赵学敏更多地是指出李时珍对某些药品有误分者、误合者。如他指出《纲目》草部有鸭跖草专条,但在杂草类又出现了耳环草,其实这两个名称说的都是一样东西。
《本草纲目拾遗》的特色是大量地收集了许多民间的药物。现在被广为运用于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的鸡血藤,就是赵学敏首次载入本草的。海参首次被载入本草是在明末,但关于该物的药用记载则首推《本草纲目拾遗》。此外西洋传来的若干药品,也被收载。如治疟有神效的药物金鸡纳、润咽清喉的胖大海、各种药露(含挥发油之类的水剂)、刀创水(碘酒)、鼻冲水(氨水)等。经赵学敏广采博收,《本草纲目拾遗》中不见于《本草纲目》的药物达到716种。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料绝大多数来自民间经验。《本草纲目拾遗》为中医药学增添了大量的用药新素材。该书是清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一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赵学敏的《利济十二种》虽然绝大多都散失了。仅从现存的赵氏医药书,我们不难看出:赵学敏,他在医药领域中足可以被尊之为医药“杂家”中的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会员之家
杏林杂谈
心斋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中医沙龙
尊生保健
走进中医
医理探源
临床经验
中药方剂
四大经典
美容之声
声乐治疗
房中探玄
针道天下
中西结合
古今医案
中医资源
医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