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吸气的辨证治疗

[复制链接]
查看1128 | 回复1 | 2007-11-11 17: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一篇临床纪实发个大家,这篇纪实对气短的判断很有益处。
2000年末,一位女士来家就诊,自述近一段时间经常感到气不够用,呼吸不畅,靠长吸气来维持呼吸,这种长吸气的频率,每分钟大约有十次之多。曾到附属医院做心脏、肝脏、脾脏等多项功能的检查,均无异常,又找到专家会诊病,也没查出病因,因病因不清无法治疗。
根据自述的病情后,经脉诊观查,脉象为肝、脾两虚,余脉平。肝气虚,为肝瘀气滞,肝横犯脾,造成脾气虚,病因在肝,所以,应治疗肝脏。首先调整肝、胆经,然后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再调整肾、膀胱经。治疗后长吸气的病症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长吸气的病症照常。病情为什么无变化?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病情判断有误,二是采用的治疗方法不正确,按经络法的治疗原则,病症没有好转应再次诊脉,观察脉象的变化。诊脉后,脉象发生了新的变化,肝脉平,脾脉虚,这说明肝脏经治疗以恢复常态,脾脉应为病脉。这种脉象的变化,说明两种病症的治疗,肝脏经治疗得到恢复,而脾脏没有同时得到治疗,这说明按经络的传递关系,肝传到脾脏,此病症与脾脏功能失调,脾经经气运行不畅有关。应该再次治疗脾脏,调整脾脏的经络。根据患病的病因,首先调整脾、胃经,然后,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再调整心包、三焦、心、小肠经相补。调整脾经后观查病情的变化,治疗的瞬间长吸气的症状就发生明显了变化,长吸气的频率见低, 病症好了一半。病症好转充分证明脾脏是患病的主要病因。经过连续几天的治疗,病症一天好似一天,共治疗五次,就恢复了呼吸的正常功能。之后,又有几例同样的病症就诊治疗,治疗的时间均未超过一周。
临床上患有长吸气病症的患者并不多见,这种病症用仪器无法作出准确地判断,应属于杂症的范畴。此病中医认为气虚所致,属于虚证,西医认为亚健康,病症明显而病因不清。长吸气这种病症,很容易把脾脏的长吸气和心脏病的气短混肴在一起,一般很难识别,脾脏患病造成的长吸气和心脏患病的气短应是两种概念,是有区别的。脾脏患病的长吸气(气短)是外露的,直观的,而且频率很高,一分钟多次;心脏患病的气短是内藏的,频率不高,活动量大时气短加重。
所谓长吸气是呼吸量,达不到体内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依靠长吸气缓解体内缺氧的一种状态。长吸气是脾脏患病的一种表症,人体中脾主运化,主肌肉,统管全身的肌肉组织。当脾的功能失调后,脾经经气行走不畅或闭塞,就会促使脾经经筋或某段肌组织出现收缩异常。
现代医学认为:长吸气是由于呼吸道管壁平滑肌收缩异常,呼吸道变窄造成的。从生理的角度上看,平滑肌统归脾管,呼吸道是气体出入的通道,呼吸道管壁周围布满平滑肌,越到管腔末端,平滑肌越多,而且呈螺旋状排列。在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气体在呼吸道出入畅通无阻、来去自由、舒缩频率正常。
当脾脏运化功能发生异常时,就会引起呼吸道平滑肌无规则的收缩,使呼吸道环状软管缺口部两端靠近,呼吸道口变小收缩,气的流量达不到体内新陈代谢的需要,这时,就要依靠长吸气来维持和补充体内所需要的氧气。所以,平滑肌的舒缩影响气道的口径,决定气量的大小。
通过调整脾、胃的经络,使脾脏气血充盈,运化功能加强,同时作用于呼吸道的平滑肌,恢复呼吸道肌组织的舒缩功能,改善了呼吸的异常状态。辽宁李青山邮箱:lqs1944@163.com
wmkg5674 | 2015-4-24 21: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酱油的人拉,回复下赚取积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