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作用脏腑论
LBSALELBSALE药物作用脏腑论不同的医生,用不同的方剂,能治好相同证型的疾病;同一证型病症,也不是性质、气味、归经、升降浮沉皆相同的一类药物都能治好的。如此复杂的情况,与中药作用的适应多样性 及中药作用的不同理解等许多不确定、难定量的因素有极大的关系。以至历代许多名医皆有自己的用药心法,有自己的本草见解;几使中医成为不传之秘。所以从古至今,积累的许多名方,为医者无不视之典范,治病必从此扩展;积累了许多秘方,商家莫不揽为至宝,发财全赖此等效应。尤其是今天,世贸的加入,“国界”的打破,许多名方秘方成为各制药厂商的抢手货,成为各科研单位的幸运儿。大有废医存药之势。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中医难传,不仅医理要悟,药理亦要悟。没有十年八年,可能很难悟出个道道来。药物归经气味说法不一,升降浮沉很难概括其功效;且“舒筋活络”与“活血化瘀”,“通经”与“通络”,“利水”与“利尿”等等,不仅说法不规范,其内涵也叫现代人难以理解。所以规范者有之,研究者有之,目的无非是让他更贴近今天的科学,贴近今天的医生。
药物进入人体后作用的对象,是病邪与人体脏腑;作用的基础,是脏腑的阴阳气血。人身不过脏腑,任何疾病不过是病邪引起脏腑及相关组织器官的改变。药物的功能,从某种角度讲,除了能直接地清除病邪外,对机体只是改变了内环境,抑制或增强了机体的某种功能而已。如果把药物作用于脏腑这一块,用脏腑的功能加以概括,也就是说药物通过激发脏腑的功能而起作用,药物的作用就是脏腑功能的再现。那么,对我们理解药物功效和临床用药都有极大的帮助。
翻开历代本草我们可以看到:檀香“引胃气上升” ;莪术“能调气通窍”;石韦“助肺肾之精气,上下相交,水精上濡,则上窍外窍皆通;肺气下化,则水道行而小便利矣” ;辛夷“助胃中清阳,上行通于天” ;首乌“能调气血外散疮痈” 。等等,不一而足。名人王太仆将其总结为一句名言:“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热之不热,责其无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寒凉药不能使机体的热证清除,是因为机体的阴液不足;用温热药不能治疗机体的寒证,是因为机体的阳气亏虚。超越脏腑功能以外的药物作用,如同皮之不存,毛将安附?是很难想象的。由此可见药物作用脏腑论,不是什么新东西,古人已有足够的认识及说明,可惜未被后人重视。药物的功能来自脏腑的功能,脏腑功能不足,则药物效应难以发挥,这是从古至今任何一位临床医生都体会到的事实。
纵观生命科学的发展史,从能延缓机体衰老、激发生命活力,被誉为“生命之水”的核酸(中医称为以脏补脏),到今天基因组学的研究。已清楚地告诉我们“任何疾病,任何证候,归根到底都与基因表达的改变有关” 。反之任何疾病的治疗,也只有通过基因的调节来实现。基因是人体的组分,是目前最细的功能单位,是脏腑功能的具体体现;人体脏腑功能就是基因功能的总和。药物只有触发人体的基因才能发挥作用。换句话就是,药物作用只有通过调节基因来实现,药物只能再现基因的功能。这是现代科学对中药脏腑论的验证与诠释。
从临床的角度看,中医发展的瓶颈,我们认为有两点就是:五脏内涵太大而模糊,致使中药特点太少难配对。如果脏腑的功能被分得很细,则药物的作用才能阐述得具体。例如,同是入肺经。麻黄激发的是发汗之阳气;薄荷激发的是发汗之阴气;麻黄根却激发的是敛汗之阳气。桔梗再现肺宣发的阴阳之气;马勃既有桔梗的功能,又能激发摄血之肺气;山豆根、苏子激发肺通大肠阴阳之气,桑白皮、葶苈子却激发肺肃降利水之阴气。枸杞子激发养目之肝血,鸡血藤却激发养筋之肝血,等等。气与气不同,则药与药有异。今天,假如我们能延续并完善古人思路,将药物的作用,相对准确地定位于脏腑的功能处,则必使我们的处方用药更精练、更明了、更简单,更易于掌握、易于验证,更易于开展临床研究。也将会出现无数的验方、秘方。免疫药理学家Hadder在上一个世纪就预言:“当我们进人21世纪的时候,我们将远离抗病毒、抗肿瘤、抗细菌和抗寄生虫的研究,而将趋向于改变机体、促进机体防御能力的研究,对疾病采取‘亲宿主'的治疗” 。这正是我们中医的长处所在。我们坚信随着“药物作用脏腑论”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对世界医药的贡献将是无如伦比的。
基因治疗,是最先进、最深层次、最根本的治疗,是未来药物治疗的方向;基因的研究,显示出许多中西医理论的交融点。但其功能及彼此之间关系的研究,是目前的技术和方法很难做到的事。虽然给我们中医难有具体的帮助,却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时间及机遇。如果中医药在上述两方面有所建树,将必定有利于中医理论的深入、中药功效的理解和中医药的普及;有利于临床新方剂的开发、新治法的出现及中西医的贯通;有利于将植物化学组的成果为我所用。有利于将中医药这种最有效的“绿色疗法”献给世界人民。
愿同有兴趣者交流
药物作用脏腑论
看过了,还可以的药物作用脏腑论
是应该对中医进行一次改革了,可是没人愿无偿的贡献自己的药方,以致成了不传之密
药物作用脏腑论
此文使我看到了中医光大的希望。请大家为中医发展做些实事,提供发展中医的新途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