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3 14:26:31

第六六条

原文: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主之。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3 14:28:17

提要

汗伤脾阳,气滞失运的证治。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3 14:36:35

学会分析

脾主运化。因过汗伤胃中的津气,损害了脾的气化功能,使运化失常,造成水湿食滞停聚,故见腹部胀满。此外,尚有纳呆嗳气等兼症。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3 15:51:16

病案举例

例一:尹某:男。患腹胀症。自述心下胀满,日月有不适感,是属虚胀症。投以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即厚朴12克生姜9克半夏9克炙甘草6克党参5克,经复诊一次,未易方而愈。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3 16:18:37

例二:治疗痞证

叶某,男。39岁。1973年8日10日初诊。患者行胃次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惟出院后逐渐感觉胃腹痞满,嗳气频作,大便不畅,虽少食多餐以流质软食为主,亦感痞满不饥,病情曰见明显。脉象细弱,舌白润,病者虽属术后腹胀满,但与伤寒论发汗后,腹胀满对照,病因虽不同,而病症相同,故用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加味论治。党参12克生姜三片半夏9克枳壳6克厚朴9克炙甘草6克佛手9克广木香6克五剂后自觉气往下行,腹胀嗳气大减。继服20余剂,每隔1至2日一剂,治疗两个多月一切正常。一年后腹胀未发作,消化良好,体略转胖。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3 16:30:07

例三:妊娠恶阻

王某,二十六岁。1963年4月3日初诊。月经二月未行,不饥不纳,口多涎沫,胸腹胀满。大便溏簿。脉细滑无力,舌苔白。面色苍白。予香砂平胃散加炮姜谷芽。4月8日复诊,渚症较前略好,用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连服三剂,渚症消失,于同年10月分娩。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3 16:37:59

第120条

原文: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3 16:39:45

提要

误吐胃津受伤,变为内热烦躁证。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3 17:26:21

学会分析

吐法是迫胃气上逆,使邪毒上越的一种疗法。胃气上逆虽然能迫津外泄而使汗出,但不能用来代替汗法。在表之寒邪有时可以随吐而解,但吐后津伤胃燥,往往转化为内热证。不欲近衣。即内热炽盛自觉恶热之互词。热扰心神,则见烦躁。此种变证,临床上可根据具体病情,选用白虎加人参汤或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3 17:31:47

第122条

原文: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问:太阳病因汗吐下误治引起变证,当分几部份内容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