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7 19:45:21
提要
邪实正虚,禁下。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7 20:07:50
学会分析
结胸证是水热互结于里的实证,其脉当见沉紧。今脉反见浮大,且按之无力,是邪实正虚,正气被迫外露所致。大陷胸汤是攻逐水热的峻剂,自当禁用。此时宜先没法调补正气,按用攻补兼施之方药,冀能堍此危局。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7 20:09:58
第133条
原文:结胸症悉具,烦躁者亦死。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7 20:28:26
提要
邪实正虚,正气将脱的预后。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7 21:15:07
学会分析
结胸证悉具,是含有病久失治的意思。凡邪气盛之证,宜趁正气未衰之时,当机立断,用对证之重剂或猛剂以驱逐病邪,以免养痈留患,抢救不及。这里的烦躁是指阴阳不相维系,神不自主,正气将脱的危证。临床的表现是循衣摸床,作非意识动作的一种症状,可参考阳明篇212条等有关原文。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7 21:35:18
第141条
原文: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撰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症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7 21:42:42
提要
外感发热,误用冷浴退热法的变证和治法。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7 21:53:29
词解
撰音顺,为合水喷射之意。灌即浇洗。肉上粟起是形容皮肤毛孔坚起如粟米,状如鸡鸭拔去毛的皮肤。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7 22:01:55
学会分析
外感病的发热,是正气抗拒外来寒邪的一种病理反映,治当发汗解表。如果误用冷浴强抑其热,不但表热不除,反生他变。本条举出误治后出现三种不同的变证,重点在寒实结胸的症治。
胡来元
发表于 2007-11-28 08:19:16
第一种
是误治后因水寒的压抑,使表邪内入引起皮肤毛窃更加收缩,故见:肉上粟起。因皮肤毛窃的收缩使汗不得外出,造成阳热聚于胸中,故除原有之寒热外,更增烦躁不安的症状。欲饮是热聚胸中,蒸灼肺津引起咽喉干燥所致,因胃中无热,故不想喝水。文蛤散不能解决本证的表证,改为文蛤汤较为合适。即大青龙汤去桂枝加文蛤即海哈壳。本方有解表清热之功,方证才能相对。